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代表委员“会诊”产学研对接难题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10:22:14
...

代表委员“会诊”产学研对接难题

代表委员“会诊”产学研对接难题

丁奎玲

代表委员“会诊”产学研对接难题

张振宇

代表委员“会诊”产学研对接难题

孙东明

编者按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3月11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重申,科技成果转化是*总书记提出的科技“三个面向”的应有之义,是“必须做好的一课”。

从国家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到各地出台相应的法规,再到部门和单位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政策效果已经显现。这体现在今年*工作报告中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表明活力已经初步释放。

然而,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开辟科技创新价值链“最后一公里”的实际探索中,仍有许多障碍需要跨越。

科技成果转化一端与高校相连,另一端与企业相连。如何使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顺利,牵动着成果所有者和接受者的心。在NPC和CPPCC会议上,学术界和企业界代表就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通过采访和整理,《中国科学报》选择了以下有见地的评论进行分享。

■我们的记者赵广利和沈春雷

接受采访的客人

丁奎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席张振宇

马,代表,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

论原始创新:需要多元化投资

代表们认为,基础科学研究是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把“国际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大胆走进科研的“无人区”和创新*改革的“深水区”。

丁奎玲:要不断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建议国家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投资在研发(R&D)资金中的比重,包括基础研究投资在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的比重,以增强有价值知识产权的有效供给。

马:中国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相对较少。它仍然由*资金主导,缺乏来自社会力量的投入。因此,建议在国家一级促进基础科学研究投资的多样化。要积极研究和加快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实行基础科学研究多元化投资机制。通过增加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基金和个人在内的多元化社会资本投资基础科学研究,使其成为主要来自*的科学研究资金的灵活而有益的补充。

论无效“专利”:

严格控制项目启动和评估

代表成员认为,我国专利质量普遍不高,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缺乏创新能力。当然,也有不可忽视的指导因素:科研人员申请专利主要是为了被动地完成各种评估任务,没有基础,企业“不需要它们”。

张振宇:要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的设立,确保科技成果转化。为了获得资金支持,一些项目承担者经常写下研究和开发的必要性,同时避免强调他们所承担的任务要达到的技术指标,想尽一切办法压低指标,以确保任务更容易“完成”。此外,评审者经常对技术指标视而不见,因为他们不知道实际生产或为了照顾关系。因此,要提高成果转化率,第一步是从建立科研项目开始。只有当项目切合实际,指标得到应用并能产生效益时,最终的研究成果才能成熟,才能得到有效的转化。

因此,各级科技管理工作者必须正确设置项目。此外,参与项目评估的专家除了技术之外,还必须熟悉当前的生产情况,并能准确预测市场前景,从而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缩小差距。

关于“阻塞点”:

加强成就的成熟

代表成员指出,作为技术发明者的科学研究人员通常没有经济实力投资于工业示范,而私人投资者不愿投资,因为他们害怕风险,看不到新技术的工业示范。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就可能失去将科技创新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间窗口和节点。

孙东明:建议*进一步放开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瓶颈”,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般来说,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成果通常具有前瞻性,资本投资风险大,盈利周期长。以我们研究团队建设的低温动力电池示范生产线为例,我们在资金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

新技术能否实现产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现实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有决心对新技术进行筛选和评估,引导产业示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希望国家发挥特殊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支持的方式方法上,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效率的措施,如加大对优秀项目示范生产线的快速投入,帮助新技术快速走向产业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丁奎玲:高校的成果大多处于实验室开发阶段,缺乏市场所需的样品和样机,甚至是相对成熟的中小测试阶段的成果。高校的“纸”成绩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成绩与市场需求“脱节”。

为了解决“停产”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科技成果的固化。国家鼓励围绕高校建设科技成果成熟验收试点基地,采取市场化方式,引进企业和社会投资,共同推进。*应为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专业条件的配置、技术平台的建设和人员的聘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此外,还可以通过吸引社会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试点固化过程,共同设立科技成果固化试点基金。

张振宇:我国缺乏科技成果试点,破坏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连续性。

理论上,研究所应该建立一个中间试验工厂,使科技成果更接近实际生产。从生产到产业化,一项科技成果需要经过四个环节:原理设计、实验室研发、中间试验和产业化。其中,试点阶段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的中间阶段,可以检验科技成果是否具备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条件,是否能够被市场所接受。但是,由于中试成本高、风险高,一般科研项目、高校和中小企业都无法承担,投资者也很少愿意投资中试项目。

因此,建议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建立中间试验工厂,使实验室成果通过中间试验进行生产性模拟实验,以推广更成熟的科技成果,使成果转化事半功倍。

关于结果的验证和评估:

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

一些代表认为,许多地方*和高校出台了奖励或补贴专利申请费和保护费的政策,并对科技进步奖和其他奖励的获得者给予额外的物质奖励,以鼓励创新。这导致了大学和研究机构专利申请的激增。然而,这些成就往往是从发表论文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转型的可行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科学研究人员的报酬是根据他们的工资和薪水来转化他们的成就,而不是靠运气。个人所得税可以以累进方式缴纳,最高可达45%。税收负担太高,无法激发他们的热情。

张振宇:大量的“无效”专利和所谓的成果可能只会让研究人员自己的职称和才能得到好处,这对创新动力不是很有利。要严格控制结果的审批,防止大量非结果的发布。

同时,我建议改革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合同周转率作为高校的评价指标,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科研人员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岗位管理、评价和奖励制度,以提高科研人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丁奎玲:虽然五个部门已经发出了“四个不是唯一”的要求来清理评估体系,但是效果还没有出现。在人员考核和职称评定方面,资金、论文、奖励等硬指标仍然“硬”,对科技成果转化等周期长、难以量化的指标重视不够。

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我建议开展政策试点,如简化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免除外商投资科技成果的损失责任,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红利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优惠,以降低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门槛,同时进一步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力度。

关于产学研合作:

构建联动创新平台

为了开辟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的绿色通道,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但代表们看到,目前许多地方还没有形成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紧密交流、企业与科研机构密切互动的创新机制和健康生态。

马:鼓励和引导有意愿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联合研发,畅通和理顺联合研发合作机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科技方向和协同创新项目,促进研发和应用。*还应为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基地、科技奖励等提供更顺畅的渠道和更灵活的政策。

“产学研”联动创新平台的建设可由*或企业发起,采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基金共同参与的公私合作模式,探索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整合与协作。同时,要逐步探索更加灵活开放的双向人才流动机制。

此外,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阶段,也可以邀请相关社会力量提出建议,改变以往系统内循环论证的局面。

张振宇:研发工作应该发扬合作精神,开展团队合作,因为许多创新都需要不同的理念来交流和碰撞。然而,目前我们的许多研究项目都是为研究而研究,为项目而项目。许多研究小组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一些有影响力的行业大亨被邀请作为门面加入研究小组,但他们不参与实质性研究。研究基本上处于自我管理状态,这当然不能保证高质量结果的输出。因此,在科技管理、资源配置和项目安排方面,有必要突出团队运作,将不同专业和专业的研发人员和企业工程师聚集在一起,共同开展项目。这也是我们能否创造出更多真正的科技成果的关键。

论转型环境的培育:

激发和调动积极因素

代表成员指出,许多高校已基本设立了技术转移部门,但存在业务量大、业务内容不明确、专业能力弱等问题。与此同时,高校一般没有足够的激励措施来激励技术转让部门和人员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外,高校科技成果处置仍需归档,存在程序复杂、周期长等问题,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丁奎玲:支持高校内部技术转移部门建设,鼓励高校探索引入市场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建立市场化的运营公司,与技术转让部门采用“两个品牌、一个团队”的运营模式,为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引进、培训、激励和搭建业务平台等工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促进高校成果管理能力的提高。

此外,*应率先制定明确的鼓励政策,不断完善行业的支持功能。我们可以借鉴中科院和清华深圳研究院的经验,采用“人才成果+太空土地+资金+政策”的合作模式。高校将产生人才和成果,地方*将产生空间用地、建设资金和配套政策,以及联合建设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促进科研成果的落地。

马:建议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构建满足大科学、大数据、跨领域协作需求的科研创新生态和共享服务平台。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基础数据和网络办公平台,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同时,鼓励和引导建立网络平台,实现科研资源和数据的开放共享,凝聚各种力量,提升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中国科学新闻》(2019-014,第5版,转移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