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今年以来全国臭氧污染明显加重 怎么解决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14:42:03
...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曹颖)中国环境监测站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全国臭氧超标率明显上升,峰值浓度明显上升。

中国环境监测站大气室高级工程师孟晓艳在接受《环境与生活》杂志采访时表示,自2013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臭氧浓度逐年显著增加,尤其是在2017年。从2013年到2016年的前五个月,珠江三角洲的臭氧污染总体稳定,但在2017年显著增加。今年前五个月,全国338个城市臭氧浓度最大的8小时日增幅主要集中在南部城市,但许多北部城市的臭氧浓度也显著增加。

今年以来全国臭氧污染明显加重 怎么解决

数据地图来源:中国环境监测站

孟晓艳说,从污染物浓度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贡献的影响来看,2017年5月北京、天津、河北的第一污染物是PM2.5,第二污染物是臭氧。臭氧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第一大污染物。从2013年到2017年前5个月,超过国家臭氧标准的城市数量显著增加,表明2017年的臭氧污染早于往年,国家臭氧超标率显著增加,峰值浓度也显著增加。

环境保护部上月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338个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也显示,在6种主要污染物中,臭氧日最高8小时平均浓度指数增幅最大。

今年以来全国臭氧污染明显加重 怎么解决

数据地图来源:中国环境监测站

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最近完成的第四次国内重点地区空气质量评估报告也指出,2016年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每年8小时的臭氧浓度将超过70微克/立方米,其中夏季为107微克/立方米。与2016年同期相比,2017年春季所有三个区域的8小时臭氧浓度增加了7.5%。该报告指出,“这表明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夏季PM2.5相对较低时再次面临臭氧污染。”

但孟晓艳也认为,从污染物浓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来看,虽然臭氧的贡献逐年增加,但PM2.5和PM10对综合指数的贡献仍大于臭氧。

根据中国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臭氧浓度超过每小时200微克每立方米是高于标准的。当某一天的最大8小时平均臭氧浓度超过160微克/立方米时,臭氧污染被确定在该天发生。

目前,科学研究普遍认为,中国城市臭氧污染的原因相对复杂。内因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它们是由空气中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的,外因是气象条件,如高温和强烈的太阳辐射。此外,区域性传播也是污染的原因。通过臭氧的形成机制,可以推断臭氧污染通常发生在阳光充足的夏季城市。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这是形成臭氧的极好条件。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臭氧污染?北京大学研究小组建议,应像控制PM2.5那样控制臭氧,并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主要污染地区设定具体的臭氧改善数值目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污染趋势,有效降低臭氧浓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在最近的一次清洁空气论坛上指出,在当前污染源不太可能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总结哪些气象条件容易发生重污染过程,哪些重污染源位于重污染气象条件通过的区域。如果你碰巧在某个天气点的路上,你能考虑搬家吗?然而,企业搬迁应避免石化工业与钢铁之间的联系。

孟晓艳说,《大气十条》要求控制臭氧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臭氧污染,包括协调控制PM2.5和臭氧,出台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政策和标准,以及大幅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然而,臭氧的浓度近年来有所增加,这表明对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控制力度不匹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今后需要加强。

就个人防护而言,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效的高浓度臭氧防护方法,学术界对公众的大多数警告只能强调“少出门”。有些人还认为,短期接触不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公众不用太担心没有明显的气味。

新闻背景:臭氧是如何形成的?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记者曹颖)臭氧是一种淡蓝色的刺激性气体。在离地面10至50公里的臭氧层上,紫外线可以被吸收,保护人体免受侵害;地面附近的高浓度臭氧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并对人体呼吸道和粘膜造成损害。

根据中国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臭氧浓度超过每小时200微克每立方米是高于标准的。当某一天的最大8小时平均臭氧浓度超过160微克/立方米时,臭氧污染被确定在该天发生。

目前,科学研究普遍认为,中国城市臭氧污染的原因比较复杂。内因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它们是由空气中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的,外因是气象条件,如高温和强烈的太阳辐射。此外,区域性传播也是污染的原因。

通过臭氧的形成机制,可以推断臭氧污染通常发生在阳光充足的夏季城市。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这是形成臭氧的极好条件。然而,实际的监测情况也反映出臭氧将在夏季和秋季的天气条件下产生重大影响。在深秋和冬季,日照强度不利于臭氧的产生。当天气条件不利时,高浓度的主要污染物迅速转化为PM2.5,甚至发生严重污染。

历史数据显示,臭氧污染最早是在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中被发现的。那时,大量的烟雾笼罩着洛杉矶市区,人们感到眼睛刺痛,喉咙发痛。因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认为日本军队使用化学武器进行攻击。然而,直到1952年,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学家才发现真正的原因是炼油厂和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与太阳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高浓度的臭氧。

在我国,高臭氧浓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兰州西固,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臭氧调查研究。当时兰州的机动车数量很少,主要来自石化企业和发电厂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高空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臭氧。

自2008年以来,中国环境监测站已组织天津、上海、重庆、广东、广州、深圳、南京、苏州和宁波等9个城市或地区开展臭氧试点监测。自2013年以来,我国338个城市的1436个城市评价点进行了臭氧监测,先后有16个背景站和96个区域站进行了臭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