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月球地质史比此前认为的更复杂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团队提供的嫦娥三号着陆点和玉兔行走探测路线图。(新华社)
新华社华盛顿3月12日电(记者林)科学家们对来自中国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玉兔”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月球的地质历史比以前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该成果于12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挪威奥斯陆大学共同完成。这是中国嫦娥探月工程实施以来,科学成果首次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月球火山地质和热演化史有待回顾
玉兔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月球雷达探测数据表明,嫦娥三号着陆区在地表以下至少有9层,这表明存在多种地质作用,对探索月球岩浆演化史和后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负责这项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肖龙告诉记者:“我们第一次探测到了月球表面的多层结构。这些层状地质体主要是由不同阶段的玄武岩充填形成的,空间风化形成的月壤等风化物也存在于岩浆充填之间的间隔中。”
他们最有趣的发现之一是月球表面下140米到240米深的一层地质体,厚度约为100米。其主要成分不是普通玄武岩,而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层状火山碎屑岩”。肖龙说,这显示了火山活动模式的多样性,但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月球内部大量的挥发性成分”。
他说,嫦娥三号着陆区经历的火山事件、撞击改造和空间风化事件极其复杂,需要科学家重新思考月球的火山地质和热演化历史。
可为嫦娥五号采样点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搭载“於菟”号成功着陆月球。这是自1976年以来人类探测器首次软着陆月球,因此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软着陆月球的国家。玉兔车是中国第一辆月球车。它携带一个月球雷达,可以探测地下大约400米的深度。这也是月球雷达首次用于人类月球探测任务。
嫦娥三号降落在月球雨海的北部。这是第一个在这个区域着陆的探测器,远离以前美国宇航员和苏联探测器的着陆点。一般来说,由于月球表面地质和地貌的多样性,不同的地区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每次勘探都会有新的成果。
根据最新研究,嫦娥三号落在一个直径450米的“年轻”撞击坑的边缘。“玉兔”车在撞击坑附近行驶了大约114米,最终由于机械故障而无法移动。在路上,“玉兔”看到了许多大石头,最近的一个叫“龙岩”,长约4米,高1.5米。肖龙说:“‘龙岩’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它不同于以前在美国获得的玄武岩样品。主要表现是组成矿物的大小相对较粗,类似于地球上的辉绿岩或辉长岩,这表明当这些岩石形成时,岩浆的冷却速度非常慢。”
研究人员指出,这份报告只是初步结果,但将这些发现与以前的着陆区进行对比研究,将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月球表层土壤的厚度和性质,并为嫦娥五号采样点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原题:嫦娥玉兔揭示复杂的月球地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