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南:应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革
"碧水青山是金山和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晋南在参加第二届“水与发展概述”在线活动时指出,“环境质量改善仍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直到2035年”。然而,建设生态文明和新时代的“美丽中国”,对生态环境政策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围绕实现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为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中国环境保护变迁的历史是环境战略和政策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王晋南说,国家环境战略方针从无到有,从“三废”治理到流域治理,从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到提高环境质量为主线,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基本建立起适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人们对美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应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王晋南指出,环境战略政策改革需要响应社会基本矛盾变化带来的改革要求,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发展转型阶段提供新的动力。
此外,现有的环境政策不能满足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需求。在当前的环境政策体系中,行政控制政策、市场经济政策和社会治理政策之间的界限和分工不清,各治理主体所扮演的角色不均衡,*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环境政策体系还没有充分体现对各治理主体的有效激励和约束。
“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法规和标准体系应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环境质量转化、环境健康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管的需要,适应‘山、河、林、田、湖、草’生命群落统一保护和统一监管的需要。”王晋南说。
王晋南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一般模式的建立;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建设,调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市场机制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公众的治理力量。
为此,王晋南提出了深化生态环境管理*改革、构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确立生态环境空间管理控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机制、构建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绩效评价和责任机制等建议。
"环境管理*改革是生态文明*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王晋南强调,在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推进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和“山、河、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关联性,实现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分离。
目前,国土空间的资源属性和优化配置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要强化生态环境空间控制的主导作用,建立生态、大气、水、土壤、海洋等要素的环境控制区,明确各要素空间分异的生态环境功能属性和控制要求,形成“三线一单”的生态环境分区控制体系。
王晋南指出,要完善党和*绿色发展的监测、统计、评估、考核、责任和奖励制度。建立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特色和绩效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
下一篇:人的体内正在进行生物大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