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海院士:现有法规对学术不端缺乏可操作性
人民日报北京4月3日电(记者李净洋实习)昨天,在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学术与社会工作特别委员会主任李静海院士就中国科协30个全国性学会的学科发展研究成果发表了报告。他指出,近两年来,化学、工程热物理、航空科学技术等30个学科的发展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最新进展,但学科发展仍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学科发展研究的结果表明,近两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发展良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布局。同时,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实验基地。应用研究服务于国家的主要战略需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有些甚至直接转化为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新兴方向的前沿研究导致了深层次的跨学科整合,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已经成为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同时,学科平台建设改善了学科发展的基础条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人才保障。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李静海院士表示,当今学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科发展不协调、制约学科整合的多重因素、迫切需要改善学科文化和制度环境建设。
学科发展的不和谐现象表现在:缺乏对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的稳定支持;目前,没有明确的应用目标,但缺乏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学科的前瞻性部署。学科体系传承中的基本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
多种因素制约着跨学科整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科设置有相应的局限性,跨学科往往被边缘化;跨学科平台的缺乏使得跨学科缺乏对学科建设的有效平台支持。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对新的交叉学科的科学价值没有共识,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高等学校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不利于新型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学术监督与考试、学科道德建设凸显出改善制度环境的迫切需要。学术不端行为,如论文剽窃、成果剽窃、伪造数据、签名不当、作风腐败等,在现行法律法规中缺乏可操作性,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和处理中还存在认定标准模糊等问题,无法有效规范学术不端行为。(原名:李静海院士:现行法律法规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