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出台 科研不端将向社会公布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2:01:55
...

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出台 科研不端将向社会公布

科技报告工作流程图

制图:宋松

中新网9月11日电(记者于思毅)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完整保存、持续积累、开放共享和转化。这意味着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将全面实施,今年5至10个省由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所有科研项目都将纳入国家科技报告制度。

财政资助的科技项目必须向公众提交报告以供分享。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的研究和实验开发支出超过1万亿元。根据《意见》,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必须提交报告。今年3月1日,经过初步研究和试点推广,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正式开通。

科技报告是以标准格式编写的科技文件。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科技资源的不断积累、交流、转化和应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新民表示,国家财政资金取得的成果需要向社会分享和解释。该系统也是欧美发达国家管理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的科技管理中,虽然在项目验收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报告,如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等,但这些报告缺乏统一的管理,没有统一的写作格式,技术细节不详细,影响了查阅。然而,近年来科技信息和数据的不断增加,使得建立科技报告制度的需要更加迫切。

2013年初,科技部牵头开展科技报告试点工作。目前,已有16000份报告向全社会开放,并将力争在年底前达到25000份。按照《意见》的要求,到2020年,中国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科技报告报送、收集、管理和共享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公众可以不登记就进行查询,科学不端行为将向公众公布。

《意见》还要求建立奖惩机制,对验收不合格或未结案,未能按时、按标准完成科技申报任务的科技项目进行处理。科技报告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如剽窃、篡改数据等,应当纳入科研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布。

今年3月1日启动的国家科技报告服务体系是国家科技报告体系的重要载体。除了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登记外,该系统允许公众检索未经登记的科技报告的摘要和基本信息,了解国家科技投入产生的科技报告的基本情况,并监督和报告科研诚信问题。

报告公开后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和避免秘密?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叶玉江表示,该系统实现了分类管理和报告的受控使用。对于公开的科技报道,向全社会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共享的服务。如果涉及作者所在单位的技术以及作者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申请,报告作者可申请延长宣传,通常为2至3年,最长为5年。在延长期内,将只向公众提供摘要检索,全文必须由联系作者的用户获得。对于机密科技报告,需要通过特殊渠道提供。

据报道,该系统已经注册了12,000多名用户,其中大部分是国内研究人员。今后,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注册界面将向外国人开放。

如何确保报表集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张新民表示,虽然科技报道资源规模正在有序扩大,《意见》的出台也有利于系统建设,但国家科技报道体系建设覆盖面广,利益相关者多,难以全面协调。不能指望它马上变好。

叶玉江还表示,中国的报告制度建设起步较晚,法律和标准还有待完善。如何确保藏品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培养写报告的习惯需要一些时间。

张新民说,中国在科技报告、标准规范、政策法规和共享服务的组织管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务之急是在合格的部门和行业开展工作,积累运营经验,为未来的系统建设打下基础。

科技报告制度的推广将首先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学”部门进行,今后将逐步推广到相关行业部门。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完成后,将涵盖所有计划、专项和财政资金设立的基金,包括所有学科和技术领域。(原标题:统一格式和管理,涵盖所有学科和技术领域。全面实施国家科技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