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系列学术会议即将召开
10月9日,“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系列学术会议媒体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会议主要发起人长江学者韩水发指出,1915年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然而,人们对这场运动争论已久。近百年来,我们如何理性地评价和反思它,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每个人的思维和认知。
据报道,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大学、浙江大学和安徽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系列学术会议,汇集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一伟大运动及其深远影响进行了讨论、研究和反思。这一系列学术会议包括五个特别会议:“文学与社会”、“问题与学说”、“科学与*”、“新中国思想:历史与方法”和“人民:思想与*”。第一次会议将于2014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安徽大学举行。
在谈到会议的性质和目标时,与会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提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根基和根基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过去一个世纪的学术思潮和问题意识。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文化现代化、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传统文化的定位、个人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科学的价值等,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值得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复兴的背景下重新梳理。
“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是对当前生动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的反思和回应,而不仅仅是对“过去时态”的回顾和重构。”韩水发强调道。
根据其他学者的说法,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人?中国人是怎么想的?“它将成为这一系列学术会议的焦点。
对此,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教授指出,启蒙、救世、科学和*都不能掩盖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人民心灵的真正影响。它们太窄了。
“新文化运动也有一些负面结果。我们的传统智慧和生活经验被部分压制,中国文化固有的复杂性被人为简化。”为此,孙呼吁学术界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反思,发现中国的文化框架,寻找丰富的文化内涵,寻找中国人自己,寻找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韩水发对此表示赞同,并强调这一系列学术会议是学术界的联合活动。研究的概念和方法应该有新的突破。研究视角应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和复兴过程。此外,“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的本质是“纯粹的学术活动”,不能只从某一学科进行研究,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此外,学者们还阐释了会议的态度和初衷。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周成强调,这次学术会议将会提出尖锐的问题,并引发激烈的意识形态冲突。“大家聚在一起的目的不是为了互相恭维和抬轿,而是为了以一种真实的方式解决问题,希望借此机会改变中国学术界的一些糟糕局面。”
此外,周成表示,组织者将组织具有创新思想和深入学术探索的论文,以收集来自海峡两岸和汉语世界最强大和最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会后,优秀学术论文被选编为专题,北京大学出版了一系列“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