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生物识别:技术与产业链仍须“破题”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4:09:28
...

在智能时代,生物识别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所谓的生物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和高科技手段如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的紧密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纹、虹膜等)来识别一个人的身份。)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等。)。

也许,在过去,当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明显时,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气候。然而,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趋势的时候,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例如,苹果手机的指纹识别技术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追捧。

然而,在专家看来,由于各种技术障碍和不成熟的产业链,生物识别要完全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还需要一段时间。

广受欢迎的技术

根据国际生物识别集团(IBG)的统计结果,目前,市场上有针对不同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各种应用。其中,指纹识别的份额最高。

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机中。自从Iphone5s首次引入指纹解锁技术以来,华为mate7和魅族mx4 pro相继采用了指纹解锁技术。

此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脸、虹膜、掌纹和声纹识别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以人脸识别为例,除了应用于传统的安全、监控、支付等领域外。,它还能产生一些新的应用。例如,在一些戏剧和歌舞剧院,经理可以通过特定的面部识别程序来计算开始大笑的观众数量,从而为下一场演出设定票价。

“指纹、人脸、虹膜……这些都为智能设备、智能网络、智能服务、智能安全等提供了自动和准确的识别。”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生物识别产业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如是说。

“生物识别技术的春天已经来临。我们现在正站在空中,准备起飞。”深圳阿罗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韶笑了。根据Frost&Sullivan的市场分析报告,智能手机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3年的5260万美元增至2019年的3.96亿美元。

北京中科鸿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丽告诉记者,目前,生物鉴定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出现了许多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例如,血管识别,人们可以通过分析血管来判断身体状况,并通过转动瞳孔来观察眼球内核的血管。”

智能时代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用户合作、场景简单、环境可控的条件下,生物特征识别能够取得良好的识别效果。

然而,谭铁牛认为,当前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水平与智能时代身份认证的实际需求之间仍有很大差距。“智能时代以人为本,倡导‘方便、高效、安全和隐私’,这给生物识别技术带来了重大挑战。”

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所研究员周西表示,同一场景下的人脸识别相对简单,但跨场景人脸识别相对困难,技术问题仍有待解决。此外,一些企业认为,通过在街道和车道上安装摄像头,他们可以获得大量的工业化数据。然而,从技术角度来看,许多收集的数据不能用于科学研究。

“此外,如何轻松获取移动终端和远程人群的生物特征数据?网络环境下如何保证生物识别系统的安全性?这些都是新的挑战。”谭铁牛说。

产业链问题亟待解决

从许多专家的观点来看,为了在生物识别技术上取得更大的发展,除了克服技术上的困难,产业链的改善更为重要。

"没有创新,生物识别行业看起来像春天,但实际上是冬天."余韶认为,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指纹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好的。尽管有许多缺点,它仍将是未来3到5年的主流。

然而,即使在指纹识别行业,国内产业实力也不完善,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竞争力有待提高。“例如,苹果现在做了很多生物识别,非常好。相比之下,国内相关芯片的研发已经达到了技术的前沿,但在产品终端方面却不如国外。”因此,生物识别必须形成一个从技术到产品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否则这个春天很快就会过去”这是余韶的观点。

马莉也赞同余韶的观点,指出生物识别技术在未来肯定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但“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产业链问题和成本问题,迫切需要形成社会合力”。

周西强调了各行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生物识别技术不是一家公司、一家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可以单独做到的。“我们必须与其他行业合作。我们可以用提供硬件或软件的方式来共同推动这个行业,这有利于保持和扩大我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