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水质污染致野生中华鲟畸形和性别失调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4:11:39
...
新华社宜昌4月11日电(记者郭小英)记者11日从长江三峡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获悉,野生中华鲟这一“国宝”目前面临着种群下降、生态环境变化等问题,养殖难度加大。有研究表明,长江水污染导致中华鲟幼鱼畸形和性别失衡,进一步增加了其自然繁殖的难度。
2014年11月至12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对中华鲟的自然繁殖进行了监测。结果令人失望。他们没有监控野生中华鲟的自然繁殖。自2013年首次确认后,这是中华鲟连续第二年未发现自然繁殖。
“应该说,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各种因素来自各个方面。”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高永表示,野生中华鲟目前面临繁殖困难,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数量减少;第二,性别比例失衡;第三,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
权威研究表明,长江水质污染对亲本中华鲟性腺发育、自然繁殖受精卵孵化和幼鲟发育有很大影响。
研究表明,长江沿岸城市和工厂的污水导致鱼类代谢紊乱。印染企业和其他企业排放的高分子有机物造成了水生生物的致癌、畸形和基因突变。一些科学家发现,长江野生中华鲟的鱼卵含有三苯基锡,其浓度足以导致幼鱼致畸。自2001年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在长江中发现身体畸形、没有眼睛的中华鲟幼鱼。
同时,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野生中华鲟的性别比例一直在增加。数据显示,中华鲟的雌雄比例在2005年达到7.40:1,现在接近10:1。这意味着即使一只雌性产生大量的卵子,它也不能受精和繁殖。(原标题:研究显示水污染导致野生中华鲟畸形和性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