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沈阳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网:链接企业家和科学家
“这是自2016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网开通以来一年多的访问量,超过26.7万次。”7月19日,沈阳分行行长助理、科技合作部主任李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这相当于我们科技部门每人每天75次访问。”
目前,由于科技领域和产业领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量科技成果被搁置,科技成果转化受到限制。“面对来自中国科学院的100多个研究机构和数万名专家,地方*和企业遇到了困难,不知道如何找到合适的结果和专家。这就像大海捞针,找不到起点。”李明说。
因此,如何做好科技成果的供方改革,及时便捷地将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和专家团队推向企业家,已成为加快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的重要课题。
根据院地合作工作总结,沈阳分院发现目前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信息交流有几种形式。首先,它接待了一个*和企业家代表团的来访,其核心部分是双方的供求信息交流。观众一般是20岁?50;二是在各地召开科技成果对接会,主要解决科技成果信息的大规模发布问题,一次最多可容纳500人。三是各研究所的网站,但目前全院大部分研究所都没有建立专门的成果转化网站,一般只介绍研究所成果,没有专家信息。
李明指出:“这些科技信息交流手段效率低下,也是影响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为此,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了“网上科技成果转让与转化”新模式体系,推进科技成果发布的供方改革,汇集和组织了中国科学院1000项科技成果和100个专家团队。
李明说:“我们收集整理的科技成果和专家团队信息主要来自沈阳分院系统的研究所,并辅以医院的其他研究所。同时,通过手机应用和沈阳分公司官方微信链接,建立沈阳分公司科技成果信息网。”
以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山东企业沈阳分公司科技之旅”为例,沈阳分公司提前向来访企业推荐科技成果网站和手机应用。柴蔚股份有限公司、聚州集团、台山钢铁有限公司、金盛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来访企业熟悉材料加工仿真技术、镁基轻质材料及其应用、先进塑料加工技术、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等团队的研究内容和典型转移转化案例。提前通过科技成果信息网络,使得对接更加有针对性。
访问期间,在了解李殿中研究员、陈荣石研究员等专家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双方就轻型发动机、耐磨耐热材料、钢材深加工、铜材高效利用、表面保护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最初,需要准备一周并持续一天的对接活动在三小时内产生了许多合作意向,对接效果显著。
李明最后说:“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科技成果信息网和手机应用程序被大量访问和下载,节省了专家和企业家相互了解的时间,提高了对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