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锋:军民融合需在企业融合上聚焦发力
“我国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突破和重点是军工和非军事企业的一体化。”中国空间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慧峰最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只有依靠技术最先进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发挥军工企业的第一线作用,把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集成优势”与非军事企业的“投资优势、市场优势、特殊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开辟军工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非常模糊。据统计,美国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也是民用关键技术,80%以上的军工生产企业也在生产民用产品。
薛慧峰表示,仅从军事技术向民用转移的角度来看,国防技术的转移和应用需要二次开发和二次投资,不能再依靠国家投资,必须依靠具有内在融资优势的大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利用融资和融资的灵活性,通过国防尖端技术的二次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可以快速弥补民用领域的技术不足,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提供捷径。
“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不仅取决于谁能在发展中起带头作用,还取决于谁能在创新成果的转让和应用方面做得更好。”薛慧峰说道。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非军事企业在自主研发能力上仍有很大差距。研发资金的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仍然需要*的引导和支持。相比之下,在国家几十年的全力支持和投入下,中国军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发创新体系。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推动了关键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自主可控能力的不断提高,而且形成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
不过,薛慧峰坦言,军工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军事科研生产任务的管理上,资源配置也是以保证样板任务为主。很难把军事技术产业化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要通过合资、合作、联盟建设等方式,将军工企业研发创新平台与民用企业市场推广平台有机结合,既能准确感知市场导向,又能快速调动人力资源,实现军工技术的二次开发和产业化。
薛慧峰指出,推动军事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科学、技术、工程、工业、市场和管理的整个链条。要加强整体协调,构建国防与民用技术一体化的“综合集成创新体系”。
军工企业的系统工程方法和整体协调对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全生命对接和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薛慧峰建议,国防与民用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军工企业的整体设计、整体协调、整体推进、整体融合的作用,整合军民、跨领域、跨行业、跨系统的创新成果,充分发挥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上一篇:甘肃高校优先向小微企业转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