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调查显示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超半数不从教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8:08:02
...

调查显示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超半数不从教

2011年1月27日,安徽省第一批免费师范毕业生举行了就业供求双向选择会议。王聪琪/CFP

最近,一个名为“大学毕业生从教情况分析”的调查机构发布的调查显示,2011年师范大学毕业生中,只有42%的人在毕业6个月后选择了教师职业,这似乎超出了人们的预期。那么,42%正常吗?另外58%的师范毕业生没有从事教师工作。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城市不能拥挤,也没有人去农村。

加热和冷却不均匀的尴尬现实

去年7月,尚欣从郑州师范大学毕业。今天,这个24岁的女孩在一家办公家具公司工作。她很忙,没有周末。"我很想成为一名教师,但是竞争太激烈了。"汤欣很无奈。“除了普通学生,还有很多非普通学生在竞争!”2011年下半年,她在郑州地区的学校参加了至少12次教师招聘考试,最终没能如愿。

据她介绍,在那一年的近40名同学中,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在毕业后实际上成为了学校的教师,如果算上代课教师和私立培训机构的教师,这一比例还不到一半。

有员工的教师更受欢迎。10月22日,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招聘会。尽管对“新博士和硕士毕业生”的需求很大,但现场仍然很拥挤。将近一半的学生是非师范专业的。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朱旭东直言不讳地表示:“供过于求,师范院校的招生人数太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偏远地区教师的匮乏。2009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发布了相关文件,要求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然而,由于资金和人员的原因,许多偏远地区教师的待遇仍然令人担忧。

“北京的学校要求有户口和硕士学位,门槛相对较高。如果你去农村,你的工资太低,去不了——这是许多师范学校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局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所的袁桂林教授指出:“城乡差距太大了。国家应从政策层面上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待遇,缩小地区差异,否则难以吸引优秀毕业生。

师范教育的转型

学生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与公众的惊讶和困惑相比,专家们对42%的学生表现出相对冷静。

袁桂林认为:“当前师范教育基本上采取灵活就业、尊重个人的培养政策。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师范大学,师范毕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人必须成为一名教师,除非有特殊要求,如“免费师范生”。在朱旭东看来,这一数据的比例是教师教育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他说,中国的教师教育正在经历一个大学发展的过程。所谓教师教育学院化,是指没有教育学院的大学应该建立教育学院,而有教育学院的大学必须转变原有教育学院的制度功能,确立教育学院的专业学院地位。这意味着教师教育将从简单的“实践”教育转变为同等重视的“实践与理论”,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就读于中国一所重点师范大学的程远感受到了师范教育的悄然变化。有一些针对本科学生的教学实践课程,他们已经进入硕士阶段,更加注重学习汉语专业知识。这种培训方式给了程远的学生选择非教师职业的机会。即将获得硕士学位的程远仍然希望成为一名教师。然而,她的许多同学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比如公务员、公共机构和媒体,这些都是他们的好选择。

根据朱旭东的观点,这种变化是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教师教育向大学的转型。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师范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差距并不大,正如新闻专业学生可以从事“泛媒体”工作一样,法学院毕业生不一定会成为律师,师范毕业生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多元化选择。

朱旭东的同事赵平博士从另一个转型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中国正从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型。从教师培训机构的角度来看,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都在培训教师。每年,从综合性大学毕业后,都会有许多新教师加入教师队伍。同样,师范大学也提供许多非师范专业来培养大量的非师范学生。从保证教师队伍质量的角度来看,教师培训的规模应适当大于岗位需求,以保证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轻易成为教师,竞争的意义就会丧失,不利于鼓励师范生和教师努力进步。从行业外部来看,客观来说,教师职业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其他职业相比,在薪酬、社会声望和职业压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学生选择其他工作是可以理解的。”(原标题:超过一半的师范毕业生不教书。这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