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牛俊奇:新发传染病预防关口须前移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9:22:04
...

在3月26日的科学讲座《认识未来》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牛指出,新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需要向前推进。

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奖得主麦克法兰·布尔内特说:“传染病的未来可能非常平静。”这代表了当时相当多专家的观点:传染病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

然而,艾滋病等新传染病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新传染病仍然是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牛琦君说。

“在非典流行后的17年里,新的传染病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一趋势必须引起人类的关注。”牛琦君向《中国科学报》解释说,这可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生存空间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与动物接触的日益频繁等因素有关。尽管气候变化可能不会直接导致病毒的传播,但全球变暖将扩大媒介昆虫的范围,如蚊子、沙蝇、蜱等,从而增加虫媒传染病的影响。

牛指出,新传染病可分为四类:一是新物种,如刚刚开始感染人类的新冠状病毒;第二,过去只在少数人群中流行的疾病后来会传播到新的人群。第三,过去影响不大但由于生态环境变化而被广泛感染的传染病。第四,由于耐药性导致现有抗生素失效的传染病。

根据《自然》杂志的摘要,从1940年到2000年,动物传染病在新传染病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0.3%。在动物传染病中,71.8%来自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无疑是新传染病的重要来源。与相对容易预测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不同,人畜共患疾病往往发生得更突然,也更容易措手不及。

新传染病的出现涉及哪些因素?

在牛的幻灯片上,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种群大小和密度、哺乳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牧草的迁移等因素都与新传染病的发生概率有关。“人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类经济活动、环境和生态因素为最有可能引发新传染病的地区提供了基础。”牛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北纬30度以南已成为世界上新传染病的高发区。离赤道越近,发病率越高。然而,全球对预防和治疗新传染病的投资和资源配置明显不足,对高风险地区的投资甚至更少。

牛介绍,投入在预防新传染病上的资源和方向主要有三大目标:一是研究目标动物,即蝙蝠、穿山甲、畜禽等新病原生物最有可能来自的动物;第二,像哨兵一样监控泄漏事件,如饲养者、兽医和野生动物与人员的密切接触等。第三,对一般人口的监测。

除了这三个环节之外,对疾病传播的中间宿主和媒介的监测也不可忽视,因为它们在病原体从动物到人类的传播和持续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预防阈值越早向前移动,原宿主中病原体感染的检测和控制就越好,可以用更少的经济投资和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好的防疫效果。然而,事实证明,对一般人口的监测相当困难。”牛说:“我国迫切需要加强病因学研究,特别是人畜共患疾病的研究。我们不仅要研究那些已经感染了人类的病原生物,还要关注那些可能传染给人类的病原体。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将是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