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如何寻找系外行星?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21:55:33
...

在晴朗的夜空下,当你仰望明亮的星空时,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些闪闪发光的星星中,是否有一些星星被像我们的太阳这样的行星所包围?在这些环绕恒星的行星中,有没有像我们地球一样孕育着繁荣的生命世界?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智慧生物——外星人?

这些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总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与此同时,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进步,天文学家也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第一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恒星,除了太阳之外,还有行星围绕着它们运行。其中一些只有一颗行星,而另一些同时有几颗行星。

如何寻找系外行星?

2015年7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任务发现了——开普勒-452b,一颗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60%,周围的恒星是一颗与太阳大小和亮度相同的恒星。它离我们大约1400光年,是一个可能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尽管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来回答后两个问题,但是大量系外行星的发现似乎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信心和提示——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单,在宇宙深处可能还有同伴可以和我们交流。因此,在发现越来越多的系外行星的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接近最后两个问题的答案。

探索系外行星的历史

太阳系外行星是太阳系外行星的简称,指太阳系外的行星。尽管历史上的天文学家很久以前就认识到了系外行星的存在,但由于观测技术的限制,天文学家一直无法确切地证明系外行星的存在,因此这一直是一个难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系外行星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1992年,波兰天文学家亚历山大·沃尔兹琴和加拿大天文学家达尔福里合作发现,脉冲星PSR B1257+12有两颗轨道半径为0.36AU(AU是天文单位,是一天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1.46亿公里)和0.47AU的行星,分别是地球质量的3.9倍和4.3倍。这是人类首次明确发现的外行星。

从发现第一个系外行星系统开始,人类就开始大规模寻找系外行星。当然,结果也很显著。1995年,迈克尔·迈耶和迪迪埃·奎洛兹发现,飞马座51号有一颗行星,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主星序列正常的外行星。

进入21世纪,对系外行星的探索取得了快速进展。开普勒任务的成功发射使得对系外行星,尤其是类地行星的探索越来越成为天文学领域的一个热点。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974颗已经确认的系外行星。它们在1231个行星系统中,其中487个是多行星系统(一个行星系统有许多行星,比如太阳系)。此外,人类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外行星系统的候选者,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确认。

寻找外星行星的方法

太阳系外行星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很容易达到几十万光年,这给我们寻找太阳系外行星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也是为什么太阳系外行星的探索历史只有几十年的原因。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拥有非常精确的观测方法,也使我们能够迅速为发现大量系外行星做准备。一般来说,天文学家有五种方法来寻找系外行星,即直接成像法、天体测量法、视速度法、渡越法和引力微透镜法。

如何寻找系外行星?

1.直接成像法

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我们能直接看到系外行星并拍摄它们的照片,那么没有人能否认我们已经发现了系外行星。这是直接成像的基本思想,这可能是最直接的思想。然而,我们知道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大约是4.22光年。在如此光年的距离观察一颗行星实在太难了。如果我们考虑行星上被系外行星围绕的恒星的覆盖效应(就像我们在白天看不到恒星,因为它们被更明亮的太阳覆盖),那么用天文望远镜直接看到系外行星就更加困难了。因此,直到2004年才通过直接成像发现了第一颗外行星,即在智利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超大型望远镜阵列捕获了褐矮星2M1207及其行星2M1207b。

2.天体测量学

这是发现系外行星的最早方法,它依赖于高精度天体测量。我们知道太阳的万有引力使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然而,万有引力是相互的,太阳也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在这种引力下,太阳也做圆周运动,尽管圆心在太阳内部。同样,对于其他有行星的恒星,它们也会在自己行星的引力下做圆周运动,这将使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置有规律地变化。如果我们能准确地观察到恒星位置的这种变化,那么我们就能推断出恒星行星的性质——数量、质量、半大直径等。

3.视速度法

视速度法的原理与天体测量学相似。恒星在行星的吸引下做微小的圆周运动。如果这个圆不是面向我们的,那么恒星和我们之间就有明显的速度。我们知道,由于多普勒效应,移动的光源会产生红移或蓝移,所以如果我们用分光计测量恒星光谱的红移和蓝移效应,我们还可以推断出恒星的行星数、质量、半长直径等性质。

4.凌兴发

凌星方法的引入可以与我们太阳系中的金星凌日现象相比较。当金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移动时,由于金星的遮挡,我们会在太阳上看到一个黑点,这显然会影响我们观察到的太阳的亮度。同样,如果一颗恒星有一颗行星,而我们在行星轨道的平面上,那么在行星运动的过程中,它会周期性地在地球和恒星之间移动,从而降低恒星的亮度。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通过长时间观察恒星的亮度来准确地研究亮度的变化规律,从而推断恒星是否有行星。因为行星的大小和它们能阻挡的亮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通过中天法发现的系外行星的大小。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视速度法同时知道行星的密度,从而知道行星是气态的还是固态的。这是开普勒任务用来寻找系外行星的方法。

如何寻找系外行星?

5.引力透镜法

引力透镜天文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天文学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力透镜效应的基础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结论,光线会在强大的引力场中弯曲,所以当它们经过恒星边缘时会以一定的角度弯曲。现在假设有一颗行星围绕一颗恒星旋转。这颗恒星质量大,引力场强,而这颗行星质量小,引力场弱。这就像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当恒星和行星之间的线扫过一束光线时,光线会偏转,就像被透镜折射一样。由于行星运动的周期性,这种效应也具有良好的周期性。如果我们能观察到这种效应,那么我们也能推断出系外行星的性质。

如何寻找系外行星?

尽管我们有许多方法来寻找系外行星,但我们在探索系外行星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然而,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一定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系外行星,并对它们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系外行星的发现者可能就在你我之间。

图片的英文翻译:

行星:行星

明星:明星

光线曲线

时间:时间

亮度:亮度

引力微透镜:引力微透镜

透镜星:透镜星

源星:源星

观察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