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破解“谁种地”难题 高校青年农场主抢手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王乐妍,“来源:中国青年报”(01版,2016年5月14日)
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不到一年,90后刘光超和梅春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远在千里之外的津巴布韦的农场。
这两个90后“所有者”安徽农垦集团在津巴布韦拥有10个农场和12000公顷土地,每年种植6000多公顷玉米、烟草和其他作物,每年生产近20000吨粮食,使其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农业生产企业。
为了响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涌入海外市场。自然,像刘光超这样懂生产、会管理、会经营的高校培养的“青年农民”成了“烫手山芋”。
到目前为止,作为国内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行者”,安徽农业大学“青年农民班”已经“释放”了两届学生,共计60多人,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大部分走上了农业创业的道路。其中,9人被派往安哥拉、巴基斯坦等国从事农业管理。
新探索推动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谁将在未来务农?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说:“农业必须走适度规模发展的道路。依靠家庭对家庭的经营,新技术无法普及,农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过去,农业院校培养三种人:农业研究人员、农业*和农业技术人员."安徽农业大学的一名教师说:“大多数农业院校都有传统专业和单一学科,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万表示,现代农民就像医疗领域的“全科医生”。他们是复合型人才。首先,他们可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他们不仅懂技术,还懂管理、机械、人事、金融和营销。在他看来,“农民班”虽然只是一个实验班,但其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中的探索将推动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2年,学校与荃银高科技、安徽省委共同启动了“安徽省农业现代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适应集约和适度规模农业需要、服务农业第一线的人才。安徽农业大学负责招生、组织教学和课程改革。Twisk高科技负责提供资金支持和孵化基地,10年内每年补贴50万元,累计投资500万元。安徽省委负责搭建企业家融资、学习、交流和推荐项目的平台。
没有教科书的“农民”课程
作为“农民班”的班主任,燕每学期都要和老师进行“长时间”的交流,因为没有这些课程的教材。
根据“农民”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学校开设了农业技术、机械设备、管理和操作三大课程,邀请各专业的高级教师授课。在重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同时,名师必须结合行业实际灵活开展教学。
在市场营销课上,蒋先生要求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研究不同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在课堂上做分析报告,并接受老师和学生的“提问”。
“农民班”根据农忙季节的需要,灵活安排生产实习,通常每两周组织一次实习,了解农业企业的经营情况。暑假期间,所有的学生都“赶”到田里去学习种植技术,如水稻和小麦。
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刘(音译)是一名学生,他从未接触过农活。大三暑假期间,他去学校的基地练习。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这个领域。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棉花地里摘雄蕊,虽然工作很简单,但必须在6: 30之前完成。"棉田多雾,穿着雨衣很难排汗。"
许多老师反映,尽管实践课很重,但“农民课”的学生更喜欢去图书馆查找信息。“农业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比例很高。有些人在逃避工作。有些人想摆脱农业。我们读书是为了‘补充’有用的知识。”2013级学生张伟说:“我们都是自愿来到这个班的,热爱农业,所以我们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在“农民班”练习如何做“农民”
大三进入“农民班”后,学生们被分成几个创业小组。第一个任务是建立一个虚拟公司,练习如何成为一个“农民”。
从市场调查、数据分析到产品形成和市场开发,一个完整的过程已经下来,让张伟真正了解公司是如何开始的。在此基础上,他转向实战。2015年11月底,他和同学们共同创办了“绿色联盟一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加入了全省数百名“现代青年农民”,为农产品的选择和配送搭建了平台,实现了农场与家庭的无缝对接。
在公司试运行的第一个月,销售额接近10万元。目前,自主开发的应用已经通过了内部测试,网站即将投入市场。“重要的是,这个以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能够让大学培养的‘农民’与社会上的‘农民’联系起来,实现资源整合和共同发展。”张伟说道。
当初,毕业的梁带着学习的目的来到了荃银高科技的虎丘基地孵化。在他的导师的帮助下,他的团队采用小麦-大豆轮作来耕种300亩土地。“作为一名‘年轻农民’,你不仅需要了解种植和管理技术,还需要学习品牌管理和营销规划。”在基地指导员的支持下,他申请注册了“青年农民”商标。
“我们现在正在耕作。我们的管理理念绝对不同于我们父母的管理理念。”作为梁的弟弟,2012级的田壮壮也有同感。作为一个“农戴尔”,他对农业有着天然的热爱,所以所有的高考志愿者都与农业有关。最初,他的父亲告诉他回家经营一个家庭农场。然而,他选择了毕业后和另外两个学生去津巴布韦。
“如果你回家,你必须仍然听你父亲的话。如果你去外国,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并真正利用年轻人的想法。”田壮壮笑着说,“神秘的非洲,我等不及了。”(原题:高校培养的年轻“农民”成为安徽“热点”:高校三方解决“谁来种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