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三峡工程焦点问题透视:库区生态环境基本稳定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22:32:30
...

三峡工程焦点问题透视:库区生态环境基本稳定

11月25日,一艘满载游客的客船在三峡巫峡红叶的树荫下顺流而下。新华社记者刘禅摄

新华社宜昌12月13日电(记者梁建强、吴志)三峡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了吗?该项目是否带来了负面的生态影响?泥沙淤积问题会成为三峡水库的“严重威胁”吗?这些问题一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三峡工程建设20周年之际,记者梳理了相关史料,采访了权威专家,分析了三大焦点问题。

焦点一:三峡工程引发的地质灾害?

近年来,三峡库区及西部地区发生了许多地质灾害,尤其是坝区附近的秭归连续地震。许多人把它与三峡工程联系在一起。三峡工程的建设会引发地质灾害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指出,三峡工程建设前,由于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三峡地区原本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将会影响近水岸坡的水土条件,部分岸段可能会发生失稳。这是所有水库在蓄水初期都会遇到的情况。

然而,郑守仁强调,目前学术界公认,对于水库诱发的构造地震,水库蓄水只能触发靠近库区且接近极限状态的地震诱发断层,而这些断层是主要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

郑守仁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库沿岸水势的消长将逐渐形成规律,水库周围水土环境的变化将趋于平衡,达到新的稳定,地质灾害的数量和规模将会减少。

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原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地质处处长陈表示,自2013年12月以来,三峡库区已连续发生3次4级以上地震,但强度和震中位置均在原预测范围内,这并不意味着三峡已进入地质活动期。未来,该地区仍有可能发生5级甚至5.5级地震,但根据该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地震地质条件分析,6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很小。

焦点2:三峡工程引发的生态灾难?

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郑守仁院士表示,在三峡工程获批建设之前,三峡工程对当地动植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已得到严格论证。

目前,从陆地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三峡库区的陆生脊椎动物不仅可以自愿迁出库区,而且在库区外分布广泛,没有灭绝的危险。对于珍稀陆生植物,有关部门采取了种质资源保存、植物园保存、野外迁地保存、现场保护等措施。

“植物群落中的大熊猫”珙桐,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三峡库区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铁线蕨...三峡生态园有限公司经理张国玉表示,为了拯救三峡库区的濒危和特有物种,三峡集团将生态价值和环境保护放在项目建设的同等重要位置,并于2007年7月成立了三峡苗圃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引进三峡特有珍稀植物224种,共计种苗13000多株。

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也表明,库区及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与蓄水前相比基本稳定。库区长江干流水质一般维持在二级和三级水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库对周边地区气候没有明显影响,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超出预测范围。

中国科学院院士、参与三峡工程专项验收的水生生物专家曹文轩表示,三峡工程蓄水后,大坝库区由流水变为静水,水深改变了光、溶解氧等生态条件,对原有底栖生物和活水鱼类产生了一定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目前正处于搬迁过程中,但总体情况并未超出预期。

长江水利委员会表示,自2011年以来,长江防洪管理局已连续三年对三峡水库进行生态调度试验,为长江四大渔业资源创造了产卵条件。调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四大鱼类“鱼卵泛滥”已经出现过多次。

焦点3:三峡工程难以解决泥沙淤积问题?

对于水电工程,泥沙淤积容易导致水库库容不断减少,从而影响水库的综合效益。三峡水库如何解决这个水电站的“致命问题”,泥沙淤积的实际情况如何?

三峡集团表示,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蓄清水、排泥水”的创新方法,即在汛期增加排泥水量,在枯水期积累清水,大大减少了水库泥沙淤积。

自2012年以来,三峡集团还采取了库尾减沙、沙峰整治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库尾和库区泥沙淤积,有利于长期保持水库有效库容。关键河段的冲淤情况和河道演变也与前期预测结果一致。

根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三峡工程蓄水试验阶段综合评价报告》,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年来水量变化不大,但年来沙量为2.03亿吨,是1990年前平均水平的42%。自175米试验蓄水以来,三峡水库上游来沙量持续减少。从2009年到2012年,年均悬浮泥沙流入量为1.83亿吨,仅为1990年前平均水平的38%。

“随着三峡上游主要新建水库的蓄水和上下游水库的联合调度,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缓解。”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试验蓄水期评估小组组长沈国放说:“三峡水库在100年内可以保持200亿立方米的蓄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