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转基因主粮种子频现中国:传统种业命悬一线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0:25:52
...

今年3月,在NPC、CPPCC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指出,海南存在大量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案件。随后,海南省农业厅近日发出通知,承认海南省部分县市的农场依法没收并销毁了转基因玉米和棉花。然而,有关所涉单位的信息尚未披露。

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批准转基因主食种子的商业销售。然而,在我国,由于缺乏统一、专业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和监督监督,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在利益驱动下频频发生。转基因作物甚至出现在商业谷物中,如转基因水稻。

另一方面,传统种业的形势也十分严峻。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种业市场严重“超支”,假冒伪劣商品猖獗,真正的种子库存居高不下。然而,目前的品种审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追逐利益的免责屏障。此外,由于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品种审批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滋生腐败,屡遭批评。

童平亚等农业专家认为,品种审定应在阳光下进行,应建立举报制度,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实行“谁审定、谁推广、谁负责”的制度。此外,还应引入由工商、审计、统计、技术监督等部门组成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对品种审定的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

"很少有虚假的种子产量削减,但仍有许多杂七杂八的品牌."今年4月12日,河南省扶沟县柴岗乡塔湾村的农民张运启向《时代周刊》记者哀叹。

福沟县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部。它冬天种小麦,夏天播种玉米。为了增加产量,农民从市场上购买种子。

张运启一口气能数出五六个小麦种子品牌,但他认为只有一两个“真正的”品牌。真正的种子是2.2元/公斤,而杂种子相对便宜,每公斤只需要1.6-1.7元。与两者相比,杂品牌的纯度不够,种植的小麦是“参差不齐的麦茬”,高度分散。从亩产量来看,真品牌比杂品牌高100-200公斤。

张运启可以依靠的玉米种子品种更多,多达12种。“市场上有60到70元一袋(约2公斤)的玉米种子,但农民通常能接受的价格是50元左右。也有20或30元,但便宜的种子太难买了。”根据张运启的经验,劣质玉米种子会使每亩玉米产量降低1/5-1/3。然而,这种情况现在很少见。

种业是农业的基础,是农业增产的利器。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种业市场被假冒产品严重“覆盖”。据业内人士称,中国的种业“岌岌可危”。然而,现行品种审定制度的弊端值得深思。

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导致了正品的严重积压。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种子品种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3%以上。根据相关商业机构的市场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潜在市场超过900亿元。主要种子品种的市场份额约为玉米30%,大米20%,小麦15.5%,其余为蔬菜和棉花。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核心产业。在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外商投资产业受到限制,外商投资企业必须由中国控股。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全国共有5948家特许种子企业,其中737家注册资本超过3000万元,占总注册资本的12.4%。

根据2013年年报,在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的龙平高科技公司营业收入为18.8亿元,排名第一的丰乐种子公司营业收入为16.9亿元,敦煌先锋公司营业收入为10.8亿元。与500多亿元的市场容量相比,中国种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较低。

市场发展的问题应该从普通农民所说的“真正的”和“杂项”种子开始。

“杂牌”说白了就是假冒或套牌。中国农业科学院退休专家童平亚曾写道:“农业部有种子企业211家,拥有知识产权的不到100家,具有产业化能力的不到80家,但市场上从事种子业务的代理商有18万家。其中,30%存在无证经营、假冒种子、销售特许种子等违法行为。种业发展的许可证限制了品种,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

河南农业生产领域的非*观察人士李欣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给出了更令人担忧的数据:“市场上只有10%的种子有真正的品种,即所谓的真正品种。30%是假的,种子未经审批,品牌是假的。其中60%的品种已经获得了合法批准,有批准证书和生产许可证,但这些品种都存在重大问题。后两类可以说是杂项。”

在市场的另一端,假货比比皆是,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另一端的真正种子不断抱怨,生产者将有大量库存。

中国先锋种业前总裁、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刘石在其博客中透露:“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5亿亩,种子消耗量约为11亿公斤,而2013年种子供应量为21亿公斤,即全国种子存量约为10亿公斤,存栏率约为48%。仅从数量上看,这部分库存几乎可以满足2014年全国的需求。”

然而,在2013年,许多中小型公司尽最大努力扩大其种子生产面积,而主要种子生产公司则缩小了其种子生产面积并减少了库存。其中,过度私人复制和侵犯车牌现象严重。根据对甘肃、*等主要种子生产区种子生产面积的调查,2013年全国种子生产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仍有较好的收成。“据估计,2013年玉米种子产量将为14亿至15亿公斤,也就是说,2014年全国种子供应量将为24亿至25亿公斤。2014年,需求将保持在11亿公斤左右,库存预计为13亿至14亿公斤,库存率为55%。”

在刘石看来,没有哪个行业能够承受48%-55%的库存率而仍能正常运营。这不仅是中国饲养者的悲哀,也是中国农民的悲哀。“因为上游产业的崩溃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下游产业,不管这一串‘壳’是否涂有‘糖衣’。”

鉴于假货市场猖獗,有关部门将坚决打击假货。2013年12月,河南查处了价值数千万元的制售假冒伪劣种子案件。除了加强执法之外,《时代周刊》记者接触到的许多业内人士也指出,品种审批制度是为了根除该行业积累的弊端。

经审查批准后,将给予豁免。

《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的推广和管理必须经农业部门批准。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和推广。经国家批准,可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农业部门经审查批准,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适当的生态区域推广。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引进。

据此,农业部于2001年发布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农业部成立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全国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工作。省级人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工作。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和使用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成员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每届任期5年。

此外,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了一个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农作物种类设立专门委员会;品种审定委员会还成立了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办公室主任组成。

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刊》,该办法的审批程序非常严格:负责育种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向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经过一年的预备测试、两年的区域测试和一年的生产测试,它们都达到了标准或进入了前几名。相关数据首先由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相关专业委员会审查,然后由主任委员会审查。考试合格后,可以发布公告并向市场推广。但通常第一级更重要,它负责接受品种批准申请。

农业部种子管理司副司长日前对媒体表示,自《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审定约1.7万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和约7,000个淘汰品种。特别是审定了一批综合水平高、应用范围广、推广面积大的优良品种,如“Y两优1号”、“麦基22号”、“郑丹958”、“鲁棉研28号”,种子覆盖率达96%以上。

品种审批制度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的质疑。刘世曾指出,农作物产品的表现非常随机和不确定。在一个地方的良好表现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地方的良好表现。在某个特定的两年里表现好并不意味着一直都表现好。市场不是追求绝对的高产量,而是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追求稳定的产量。他认为绝对高的收益率不应该作为审批的严格标准。

刘石说,增加农作物品种的产量是所有农民和官员的追求。但是农产品的质量同样重要。高质量的产品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农民也将获得更多的收入,而消费者将继续支持他们。过分强调生产标准无疑不符合市场发展。“目前,我国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试验的规定密度普遍较低,难以充分发挥耐密性较高的品种的优势,正如100米赛跑中规定的跑步数一样。此外,短植株品种在区域试验中遭受明显损失,这是品种的优势之一。”

河南一家知名企业的经理告诉《时代周刊》记者,郑丹958是我国种植面积最高的玉米品种,十多年前参加国家审批时“非常勉强地通过了”。

“按照标准,每个人都是稀有品种,一般每亩土地2800株,可以收获800斤玉米。然而,郑丹958追求高密度种植。如果在一英亩土地上种植2800株植物,只能种植700公斤。如果每亩有5500株植物,水肥能跟上,亩产就能达到1500斤。”张力理论。

上述案例只是刘石所说的“总体测试密度低”的明显证据。

因此,刘石在他的博客中问道:“品种认证有豁免吗?”据说,各种研究机构和种子公司对已批准品种的无限追求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售后豁免,是由利益驱动的。“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各种研究机构和种子公司都在争相申请品种审定。除了利益的原因之外,它背后最重要的是“豁免”的盾牌——即“批准品种”的市场表现即使有问题也可以“豁免”,因为它们已经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的批准。如果这种心态成为我们行业的追求,可能与我国建立品种审定制度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如果这一“潜规则”不改变,我们行业的“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责任”将是一句空话,品种审定的重要性将会丧失。

“跑去送钱”成为行业潜规则

该行业对品种认证制度的怀疑不仅在于技术层面,还在于《泰晤士报》记者联系的一些人指出其高度行政化的“硬伤”。

据报道,品种审定委员会是一个临时的永久性组织(非法人实体),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如果成员可以是处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基本上由行政人员组成。

“一个品种在这个领域的表现是什么?最后的基础是收集到委员会成员手中的数据。”河南种子生产商程平告诉《时代周刊》,在品种测试期间,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测试点分散在要推广的地区。试验场地属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的科研机构。“因为没有有效的监督,就没有办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程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我去了一些地方观察和观看。研究人员测量并计算了那里的数据。如果他记录了少量的0.5厘米或额外的0.5厘米,谁知道呢?没人知道。这样,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后,这个行业就会有一个合适的术语,叫做“跑一点”。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佟平亚曾经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这个行业的“潜规则”:“跑一点点”是要付出代价的,通常你要事先和别人联系,请吃饭喝酒,然后你要交(信)信。当测试人员对某某组合给予更多的“关注”时,该组合的测试数据将被冲淡。在运行点发送印章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一枚“印章”从几百元涨到一千元,再涨到几万元。一位种业业主承认,为了通过区域试验,省级试验将花费30-40万元,全国区域试验将花费50-60万元。"

“一位行业经理毫不掩饰地表示,在地区测试和审批环节中,索要贿赂和伪造数据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审查和批准一个品种,应该尽一切努力找到足够的关系和贿赂考生或品种审查员。从预审、地区审判到审批,一个品种通常要花费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一位NPC代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品种审批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品种审批缺乏有效的监管,需求巨大,权力高度集中,品种审批逐渐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工具,滋生腐败佟平亚认为,“依靠‘运行’品种区域试验和‘发送’品种批准,是行业的潜规则”。

然而,一旦审批通过,它将获得市场准入,这是很有价值的。李欣告诉《时代周刊》,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家批准的玉米品种的经营价格从几百万元增加到几千万元,而省级批准的玉米品种的经营价格从几十万元增加到几百万元。

建立第三方监管体系

童平亚指出:“十多年前,在制定《种子法》的过程中,有过激烈的争论。一种意见是:应坚持品种审定。鉴于种业中的欺诈、欺骗和腐败现象,可以实行以登记为补充的审批制度。另一种意见: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品种审批制度容易出现乱收费等违法行为,审批机关和审查员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

刘石在他的博客中介绍说,美国采用品种认证制度来管理主要作物品种,但这一制度在美国是自愿的。美国的种子认证机构由联邦种子法或州种子法授权代表*鉴定种子。在美国,45个认证机构负责各种作物的认证。每个认证机构下的作物评估委员会负责种子评估和认证。其成员包括来自私人认证机构的代表、科学界成员、私人育种者和美国农业部的官员。其广泛的组成确保了这些机构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也反映了农民在决策过程中的利益。

刘实认为,解决认证委员会“兼做裁判员和运动员”的问题,逐步从品种认证制度向品种注册制度过渡,符合市场化发展的规律。同时,要逐步试点建设和完善企业品种责任制。

李新还支持品种注册制度,并提供了更详细的建议:“新品种注册后,*将完善鉴定设施,提供方便的品种真实性检验平台。此外,真实性鉴定信息必须及时向公众披露。”

他解释说,*有责任“打击假冒”自己。怎么会这么忙?只要农民向鉴定机构报告,鉴定机构就会在市场上公布许可种子的鉴定结果,许可种子就会自然消失。

然而,在成平看来,品种注册制度的风险可能更大。因为按照现行的审批标准,“新品种和老品种的界限比较模糊,老品种再加工后会变成新品种。注册系统中也有一个硬性条款,就像高压线一样,注册系统会有很多漏洞。”他认为审批可以花钱“送”而注册是不可接受的?可能注册的机会成本更低。

与刘实等人相比,童平亚认为,审定制度可以逐步转变为登记制度:“公布当前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名单或每次评审的名单;公布审前品种的详细试验数据,并在阳光下发表意见;建立报告制度。认真查处品种审定中的潜规则,严肃查处审定委员会成员的违纪行为;建立农业自然灾害(包括虫灾)保险覆盖体系;实行“谁批准、谁推动、谁负责”的制度。

程平还提出了两个技术建议:第一,应该有第三方的全面监督。工商、审计、统计、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也可以是品种审定委员会等临时性常设机构。该机构的人员签署了所有的数据,他们都分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例如,我要求你为我提供整个生育期的视频测试。此外,当你做统计时,你应该同步录像。这是一个赤裸裸的监督,目前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实现。”程平说。

第二,改善作物区划问题,用生态区划取代行政区划。“例如,有些品种适应河南东北部。河南的东北是什么?”程平很困惑。“什么是华东和华北地区?承德和张家口不属于华北东部地区?甚至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也不清楚。”

品种审定区与行政区划有关,这在程平看来是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完全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混为一谈。例如,邻近的安徽、山东和河南是交错的。河南批准的种子可以卖给山东的菏泽和安徽的亳州吗?(未经山东和安徽批准)过去你卖东西是违法的。然而,他们是一个生态地区,我们的商丘和周口几乎包围了亳州。种子是如此戏剧化吗?”

程平的建议是,先分析过去十年的气候条件,然后结合当地土壤等条件,制定生态区划标准,在同一生态区进行审批。“如果是这样的话,40%的品种特征所带来的风险是可以避免的,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行政干预。”

(应被采访者的要求,张强和平城在本文中使用了假名)(原标题:“捍卫种子:业界批评现行品种审定制度缺乏监督,滋生权力寻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