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西安电子科大:让科研成果彰显“不可替代”特色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0:53:39
...

每一个参观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人都会被两个经常出现的词深深打动,即“最早”和“第一”:“中国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等专业的大学之一。”新中国已研制出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器和第一台毫米波通信机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一步强化了使命感,坚持“强军扩民”,根据国家科研的迫切需要,输出不可替代的成果,提高学校的“话语权”。

每当卫星和宇宙飞船等航天器高速返回地球上空80至35公里的大气层时,由于空气摩擦,飞行器的外壳将产生高达2000摄氏度的温度。高温足以电离空气并导电。包裹在飞机表面的这一层电离气体称为“等离子鞘”,它将切断飞机与外界的联系,产生所谓的“黑色屏障”现象。

面对困扰全球航天工业几十年的黑障通信大问题,在中科院包为民院士的领导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晓平教授的研究团队设计并搭建了“动态等离子体鞘层模拟系统”。国内首次在实验室环境下实现了电子密度连续可控、大规模、长持续时间的等离子体鞘层模拟,地面“黑障”的连续再现成功,并直接应用于某大型地面试验任务。

为了促进跨学科整合,更好地解决该国急需的战略研究问题,该校于2013年成立了空间科学和技术研究所。2017年,学院牵头的“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装置”国家重大仪器开发项目获得成功批准。该科学仪器的研制对于最终解决“黑障”问题,实现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全范围测控和可靠探测,拓展等离子体电磁物理的前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保密的需要,雷达,西方强国最强大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外部或内部新闻报道中经常被忽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设立雷达工程专业的大学。在雷达“首席法官”鲍铮院士的领导下,西递汇聚了长江、解清、青坝、游清等国家的30多支高水平人才和教授队伍。他们都从事雷达技术研究,特别是被称为雷达“大脑”的信号处理器,默默地创造了新的“第一”:在各个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数量在国际研究机构中名列第一;第一架空中目标分类雷达已经研制成功。第一台外部发射雷达已经研制出来。

从“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出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始终着眼于密码和网络安全研究领域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致力于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取得了显著成效:

肖国桢教授的“肖-马塞定理”已成为密码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学校与华为合作,推出了中国首个国际电联无线网络安全标准,并在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独立开发了中国首个国际标准WAPI。长江学者李建东教授的大规模无线局域网自主接入方法已被纳入国际通信标准。长江学者马建峰教授的“秦墩”数据库系统在全国科技工作者竞赛中获得金奖和最佳商业投资价值奖。由闵庆生教授领导的团队在超高密度异构无线网络自组织技术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密码学家胡玉普教授颠覆性地突破了国际密码学家GGH映射的里程碑...

西递人密切关注国家开展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这最终体现在“西递计划”的一流建设中。这个计划的最大特点是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结果特征。“我们只需要全力支持那些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结果的项目。”在2017年下半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国家主席郑晓静七次反复强调“不可替代”。“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展示其不可替代的特点,通过产生不可替代的结果来增强其话语权。”

(我们的记者张哲浩,我们的见习记者唐倩尔,我们的记者秦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