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状元资本家”张謇的商海生涯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2:32:32
...

清末有一位学者,他在高中时获得第一名,但没有在官场上寻求晋升。相反,他毅然走上了建立工业的荆棘之路,成为了现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入仕一直是无数学者梦寐以求的目标。第一个和第二个学者是科举学者的最高荣誉,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耀眼的名声,财富和光宗的祖先。然而,一位有幸获得晚清一等奖的学者毅然走上了创办实业的荆棘之路,最终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就是张謇,为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工业救国”的思想逐渐形成。

1894年,在科举考场学习了26年的张謇终于考上了状元,被翰林院授予官衔。然而,令许多人困惑的是,他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在官场上寻求晋升,而是致力于开创一个行业。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状元办厂是一个惊人的举动,但对张謇来说却不是偶然的。近几十年来,科举市场上的种种挫折,使张謇付出了很多心血,同时也使他对名利无动于衷。最后一个测试纯粹是出于孝道,他的父亲因病去世,这让他觉得“首先如何弥补一百年的仇恨?”安慰亲人的希望,如何为亲人服务”。结果,张謇对做官越来越不感兴趣。与此同时,张謇利用世界、爱国救国的思想日益强烈。1894年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极大地激发了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的人呼吁“设厂自救”,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抵制西方列强的扩张和渗透。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也在此时逐渐成型,促使他毅然走上实业之路。

然而,无论如何,张謇当时是以学者、翰林的身份走上实业之路的,这是一种“情”的牺牲。他从一个一直是“四民之首”的封建士大夫群体,突然转向与长期以来被视为“四民之末”的商人交往。这对于普通学者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他本人也不是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张謇投身实业后,仍然坚持“以儒会商”,始终以儒商的姿态出现。他强调兴办实业是为了筹集发展现代教育的资金,即从士林出发,通过商人回到士林,这是当时的一种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