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王晓东谈钱学森之问:人才、机制和文化互相支撑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3:35:11
...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现代没有培养世界级的科学大师?”5月25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在中国科协第15届年会上就钱学森问题发表专题报告。

“今天,作为一个新的返回者,我已经在1950年代再次更详细地问了这个著名的老返回者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在中国培养能够在理论和技术上引领世界的科学家?”

“另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的中国科学家如何才能做出影响中国土地上人类生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在讨论的诺贝尔科学技术奖将于何时颁发?”

第三,如何实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社会效益,“通俗地说,科学家怎么能不缺钱,不只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一个群体,我们的科学界能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有一个积极的循环,我们的劳动能在社会中得到反映?”

针对这个问题,“钱学森的问题”,王晓东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进行了近十年的初步探索。他认为,人才、机制和文化三者的相互作用可以回答“钱学森的问题”。

“在人才方面,在北盛学院,我们的人才标准很简单,只有能力。你过去有没有做过有影响力的工作,你有没有雄心勃勃并决心在未来做世界级的工作,你有没有能力进行沟通,让你的同龄人和公众能够理解你在做什么。”

王晓东直言不讳地说,“我认为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年薪体系非常重要,以确保科学家能够全心全意地做大事。这种提法可能在10年前受到批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认为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他强调,“第二是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我们科学家不能被各种各样的警棍如评论和奖励所左右。如果我们想做对现实世界有影响的项目,我们必须有一个能让我们沉下心来并做出长期艰苦努力的环境。”

王晓东特别指出,在基础研究成果和社会效益之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没有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来建立一个利用超级计算机设计药物靶标的药物平台。此外,还应该有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和转让,否则,我们最初的发现除了论文之外很难真正产生效益。”

有了发现、技术和专利,“我们还需要与风险资本融资和R&D产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是到处敲门都有结果。”

王晓东说,除了上述的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科学界缺少的是,拿了钱后怎么付账?”王晓东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非常明确和客观的标准。“在我看来,基础研究和原创研究的评估标准必须由阅读你文章的人来评估,而不是由统计你文章的人来评估。”

在文化方面,王晓东特别指出,“必须有批判性思维和不断的批判与进步”批评不在于人身攻击,人身攻击需要在我们的文化建设中得到强调,因为我们中国人以面子为荣,往往无法区分学术批评和个人批评。事实上,学术批评是对科学家最大的尊重,这一思想应该深入人心。"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在科技发展领域的重要战略之一。其理事在理事会领导下的责任管理模式颇具特色。

自成立以来,北盛在社会行为神经生物学、细胞死亡机制和乙型肝炎受体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研究所能在国际科学研究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2008年,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在实地考察后做出了这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