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孔祥斌教授《自然》发文呼吁中国保护高质量耕地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6:54:16
...

“中国耕地资源质量保护面临的问题和严峻挑战,要求中国保持优质耕地存量,改变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以粮食为主要功能区的耕地保护战略,以控制优质耕地的占用,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2014年2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管理系的孔祥斌教授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

孔教授就中国耕地质量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中国必须保护高质量的耕地”。孔教授阐述了我国耕地资源质量保护面临的问题和严峻挑战,提出我国必须保持优质耕地存量,改变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以粮食为主要功能区的耕地保护战略,以控制优质耕地的占用,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文章指出,中国在保护耕地数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养活13亿人口,中国提出了“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以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数据显示,全国有耕地20.31亿亩,比第一次土地调查多2亿亩,这表明我国耕地平衡保护政策的实施对耕地资源数量的保护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孔祥斌教授在长期的耕地质量利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耕地资源增长背后隐藏的严重质量问题。他在文章中指出,虽然中国耕地数量保护效果显著,但中国耕地资源质量保护非常令人担忧,并可能对未来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耕地资源的质量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耕地的整体质量在下降,过去十年粮食产量的增长靠的是20.31亿亩耕地,而不是18亿亩耕地资源;第二,中国高质量的耕地资源正在迅速消失,特别是在东部的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优质耕地资源的迅速减少不仅显著降低了耕地质量,而且导致这些地区的生态恶化。第三,中国耕地资源质量中心正在从自然资源禀赋好的南方向自然资源禀赋差的北方转移,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第四,中国优质耕地资源的污染面积在增加,潜在污染面积在增加。第五,中国耕地资源总量已经达到峰值。多年来,职业和补偿的平衡以及农民的自我发展导致了合适的储备资源的枯竭。新增耕地主要来自北方的草原和湿地。耕地资源开发已达到生态极限,严重威胁着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

基于上述分析,孔祥斌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我国必须重新审视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提出耕地质量保护对策:现有优质耕地必须优先划入永久性保护基本农田,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周边的耕地,以有效遏制优质耕地流失;禁止在中国北方开发边缘土地;划定粮食生产的主要功能区;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质量。只有抓住高质量的耕地资源,我们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良田。

孔教授及其研究生长期致力于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和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他首先提出了耕地质量的“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的概念,研究了土地利用在地块、农户、区域和生态区等不同尺度上对耕地资源质量和生产能力影响的过程机制,并将这一研究机制应用于耕地质量评价和保护的实践创新。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农用地质量评价、耕地质量监测、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并两次获得国土资源部一等奖。

基于黄淮海地区耕地质量研究机制,孔祥斌教授于2013年提出了《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超采政策建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高度评价了这一政策建议。相关内容转化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53条“在严重超采地下水中调整耕地利用,有序实现耕地复耕”的重大战略调整,上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

孔祥斌教授团队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和保护的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和国土资源部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该小组在耕地质量利用、评价和保护方面的进展也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孔祥斌表示,他将借此机会继续深化耕地质量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促进中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为巩固中国粮食安全基础做出贡献,“永远把中国人民的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