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医疗学术会议聚焦产学研
参会领导、嘉宾合影
国际核能院院士张勤作报告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作报告 邰梦云供图
会议现场设有人工智能视网膜分析检测 朱汉斌摄
12月12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承办的2020中国智慧医疗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智慧医疗专委会主任班晓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主持。
人工智能是医疗、科技等领域产学研的热点。本次会议以“聚焦产学研,助力大湾区”为主题,邀请来自人工智能领域、医疗科研单位、高校医疗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为促进智慧医疗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发展共商共议,以期通过加强国际国内交流,进一步加速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医疗领域内的应用。
会上,国际核能院院士张勤以《动态不确定因果图在全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为题作报告。张勤原创的动态不确定因果图(DUCG),是基于领域专家因果知识的人工智能理论。该理论最先应用于在线诊断核电站等工业系统故障,后来经过改造可用于全科临床辅助诊断。目前,DUCG在山东胶州、重庆忠县两地进行实践应用,诊病正确率达到95%以上。
“AI技术的研发,可以实现在大规模人群中,进行常见致盲眼病的自动筛查和诊断。”林浩添以《眼科人工智能诊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题进行报告。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诊疗脉脉相通,而眼科是以影像诊断为中心的专科。在医学影像方面有数量及质量的优势,这些优势即是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突破口。
目前,林浩添团队提出“智能眼科专家”系统,可以实现近视发展预测、婴幼儿视功能智能评估等功能。今年疫情期间,牵头推行了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医院在疫情防控中的落地应用模式。“以眼科人工智能诊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突破口,助力推行医学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社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以《智能医疗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为题,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医疗机器人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主导的行为智能如何来解决医疗机器人应用过程中的面临的伦理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助理孟祥飞以《天河超算融合支撑的智慧医疗应用》为题,介绍了集成智慧医疗研发所需的软件及数据资源。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英龙、上海乐相科技首席科学家陈东义、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高级工程师舒琳等围绕“人工智能穿戴设备”分别进行了相关介绍。
据了解,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是国际首个眼科人工智能专科。该中心将与各单位携手打造更优质的人工智能平台高水准平台,将更多健康科技科研团队、临床医学团队,人工智能团队联合在一起,共同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与落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地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