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姜立夫:没有著作等身 他却是中国现代数学的播种人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8:40:14
...

姜立夫:没有著作等身 他却是中国现代数学的播种人

他一生传世作品很少,但却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其中一些在全世界都很有名——陈省身把他的几何研究归功于他的教学。获得诺贝尔奖后,杨振宁回到中国对他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访问,因为他喜欢听他的课,并且钦佩他在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期间的高尚人格。他就是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姜立夫。

姜立夫1890年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今苍南县),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家庭。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数学非常感兴趣。1910年,在杭州高等学校毕业之前,姜立夫被录取参加义和团第二期在美国的高难度留学。其中,胡适、赵元任、朱可桢、胡明甫等人后来成为学术界著名的大师。姜立夫在美国期间,学术生涯很顺利。他先后在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数学。1916年,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综合性现代科学杂志《科学》第5期第2卷上发表了《形而上学的模糊性》,首次将射影几何引入中国。1918年,姜立夫被哈佛大学聘为助教,并担任奥斯古德教授的世界粮食基金会助理。1919年,当他只有29岁时,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我国第二位数学博士。

如果我们沿着这条人生道路走下去,姜立夫可能会成为一位数学大师,写一些书之类的东西。然而,这可能是一个黑暗的安排。姜立夫的一生必然与祖国的数学教育息息相关。1919年10月,抚养姜立夫成人的大哥英年早逝,留下一对年幼的孩子要抚养。姜立夫在事业和家庭之间选择了后者。

早在回国前夕,姜立夫就接受了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邀请,出任南开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当时,南开大学数学系只是一个空壳,没有讲师和助教。这确实是一个“一个人的部门”。作为唯一的教授,姜立夫独自承担了初等微积分、立体解析几何、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复变函数论、高等几何(包括N维几何)、微分几何等课程的教学。同时,他也是科学学院的公共数学老师。直到1925年,学校才聘请数学史研究员钱宝琼为教授。尽管如此,姜立夫自学七八门专业课的情况并没有多大变化。南开大学仍然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私立学校,经费较少,师资也较少。姜立夫的工资比其他学校低,但他并不重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上。

1925年,南开大学数学系开始形成。经学校同意,姜立夫接受了厦门大学的邀请,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一年。在厦门大学数学系期间,他精心安排了教学计划,并指导购买了大量书籍。他为厦门大学数学系付出的汗水也在未来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厦门大学数学系已逐渐成为南方的数学教学和研究中心,走出了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行列。追根溯源,姜立夫做了很大的努力。

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教育经费的拖欠,北京大学的教育质量受到影响。数学系甚至没有进行学期考试。1931年,姜立夫推荐从美国回来的学生江泽涵到北京大学任教。他认真指导江泽涵的教学工作,并要求他严格训练学生。"只有当你有训练有素的高年级学生时,你才能教一些拓扑学."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北京大学数学系正在逐步提高。

姜立夫不仅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知识。正因为如此,他的教学风格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很好,而且在西方课堂上也很*活泼。根据学生们的记忆,姜立夫只带了一张有提纲的日历纸。他的讲课很清楚,他的黑板写得很整洁。当谈到最有趣的地方时,你会突然双脚并拢,大喊“好吧!”学生们被这种课堂气氛感染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大大提高了。他的学生吴达仁,后来担任南开大学副校长,最初在物理系学习。他专攻数学,因为他喜欢姜立夫的课,后来成了数学大师。根据吴达仁的记忆:“他就像一个熟悉地理的导游,引导学生去寻找最好的...听姜老师讲课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解放后,姜立夫还担任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和数学系筹备组成员。他认为数学研究注重思考和演绎,需要从他人的方法和文学成果中学习更多。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当时中山大学数学系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料室。

除教学工作外,他还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了“新中国数学学会”和“*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备工作。这两个群体的建立,对于团结数学工作者,改变中国数学领域学术研究的落后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姜立夫的一生既不精彩也不开创性,但他为中国的数学教育和发展尽了最大努力。胡适称他为“中国近代九贤”之一,“中国百科全书”称他为中国近代数学最早最有成果的播种者。(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张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