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历程的几个脉络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20:40:34
...

葛、、张宇、张晨

7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成果方面一直名列前茅,赢得了全国的赞誉,体现了几代科研人员的严谨研究、艰苦奋斗和不懈追求。当我们作为服务管理者,从大连化工学院7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知识创新工程和“率先行动”以来的发展历程,审视其辉煌发展历史中的科技成果转化浪潮时,可以看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几条主线。它们不仅揭示了大连化工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形式的变化,还展示了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完善过程,展示了学院人员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不断丰富和完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转化机制。

思路一:从技术成果转化到四项技术承包服务和产业的大范围转化

上个世纪,大连化工学院的重大研究与创新基本上以科技项目成果的形式得到保护和发展。随着我国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建立,以及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的全面实施,成果转化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一是“四项技术”(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承包服务,包括产学研合作和产业合作。二是合作研究中的股权参与或工业化中的股权参与。

这一时期(大约在2001年以前)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包括:第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研究项目,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或面临长期发展的科技问题,如天然气(合成气)综合利用、膜分离和膜反应技术等科技研究项目;二是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企业急需的核心技术,开展委托研究和合作研究项目,以“四技术”合同的形式开展技术开发和服务,如干气制乙苯、甲氰菊酯农药技术等。第三,产学研结合应加强产业合作。大连化工学院通过建立产学研结合,承担了企业急需的研发项目。特别是进入知识创新项目以来,大连化工学院与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中国烟草公司在石油化工、石油炼制、烟草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四是建立工程中心,将科研成果培育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建立“国家催化工程中心”和“膜技术国家工程中心”,为大连化工学院开展成果转化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以“产权清晰、规模发展”为指导思想,在清洁能源和无公害农药领域建立一系列高科技产业化公司。

在这一过程中,大连化工学院一直坚持从机制建设和组织管理上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来促进成果转化。

思路二:从技术成果鉴定到全面知识产权管理

自1984年我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大连化工学院自“七五”科研以来一直持续开展专利申请工作。科研人员中涌现出大量既懂研究又懂专利保护的发明家。自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它也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先后开展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试点、知识产权局运行、专利包转化、专利战略研究等工作。,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在大连化工学院知识产权转化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仍然历历在目:2000年,大连化工学院有114件申请首次超过100件,在国内科研院所中排名第二,2006年超过200件,2010年超过300件,2018年达到1388件。此外,大连化工学院在2001年申请了5项国外专利。2007年,被列为首批“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2002年,大连化工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局,2008年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强了规划和运行。2007年,仅甲醇制烯烃专利包的技术转让费就超过1亿元,引起巨大反响。

这一时期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包括:一是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和发展的新体系;二是加强专利的“三性”目标管理,促进专利申请和保护;第三,加强专利的实施和转化;四是将专利工作与“四项技能”合同服务统一起来,引导全所从以技术成果为合同技术对象转向以专利或专利加技术成果为合同技术对象。第五,积极开展专利试验和知识产权运作,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新模式。

思路3: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合同管理确保技术转让的顺利实施

科研人员创造科技成果是技术转移的关键,技术合同的履行是由科研团队完成的。但是,从管理分工和实际转化过程中的合同纠纷实践来看,技术合同的签订也是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大连化工学院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先进技术转移单位,一直非常重视技术合同的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制定了技术合同签订管理办法,并多次修订完善。规范了技术合同的谈判、签订和履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严格规范的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技术转移的发展。在过去的10年里,大连化工学院的技术合同数量一直保持在每年200多份,其中100多份是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合同执行情况非常好,合同纠纷案件很少,在业内声誉良好。

除了标准体系建设,科学的岗位设置也很有特色。大连化工材料研究所的合同管理工作一直由垂直科研项目管理岗位承担,这是中国科学院其他研究所没有的。技术合同评审、签约管理和技术转让谈判将设立单独的岗位。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17年,届时将设立一个新的技术成果转化办公室,以消除科技领域的技术转让。这种岗位设置最大限度地加强了技术合同的管理。

思路4:实施“大重点企业带动区域重点合作发展和成果转化战略”

随着知识创新工程和“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大连化工学院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自2010年以来,不断与行业重点企业建立和深化战略合作,先后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中国石油集团、天津博华集团等企业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中,与陕西重点骨干企业合作拓展石油集团尤为值得一提。2010年,石油集团与大连化工学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延期。九年来,双方合作项目资金超过3亿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如油品超深度脱硫技术、钴基催化剂合成气制油技术、甲醇羰基化制乙醇技术等。自2018年起,双方同意合作勘探项目的资金不低于400万元/年,根据项目需要不设上限。若干已完成的勘探项目应纳入进一步的试点规模支持。

甲醇制烯烃技术的产业化和产业化在许多情况下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2006年,大连化工学院、陕西新兴煤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共同完成了世界首个万吨级DMTO工业装置试验。此后,DMTO技术正式进入商业许可和营销流程。2010年,与神华集团合作,神华公司60万吨/年DMTO装置成功开工建设。在此基础上,该技术迄今已签署了22项技术许可合同,并建造和运营了24套工业装置。

新时期,大连化工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关注地方*,根据地方实际需要,灵活搭建各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构建辐射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网络。在江苏省苏州市设立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所,促进大连化工学院在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将在辽宁盘锦成立盘锦工业技术研究所,推进盘锦精细化工技术产业化试点。在山西大同建立清洁能源创新研究所大同改造基地,帮助“煤炭之都”成为能源革命的先锋;在唐山建立清洁能源化工转化基地,打造钢铁企业清洁利用新示范。这些努力进一步拓宽了大连化工学院成果转化的渠道,有效促进了成果的快速高效产业化。

作者简介:

葛,男,1940年至2019年出生,研究员。他曾是大连化工学院的科学技术主任和主任助理。

黄向阳,1968年出生于湖北,研究员。他现任中国科学院退休*局局长。

张宇,1970年出生于辽宁,高级工程师。他现在是大连化学研究所科学技术部的副主任。

张晨,1981年出生于辽宁省,研究员。现任大连化工学院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

《中国科学日报》(2019-05-07第三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