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减灾种植年挽回粮损失100亿
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发展避灾减灾作物种植模式,每年可节约100-200亿公斤受灾粮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李茂松11月10日在南昌召开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年会上说。
李茂松指出,自然灾害日益频繁,南方干旱日益正常化,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和历年记录不断更新,都意味着粮食生产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在增加。
为了应对这一趋势,科技部于2012年启动了“重大突发自然灾害预警和预防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筛选抗灾作物品种,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培训,为农民研究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避灾技术和作物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旱涝低温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通过种子对干旱、低温和其他灾害天气的抗逆性,灾害损失可从30%减少到5%左右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唐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四川的干旱灾害,该研究所从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引进了优良的种子资源,通过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的抗逆小麦种子能够在小麦播种到成苗期间有效储存有机质和养分等干物质,从而帮助作物度过干旱。
湖南省安乡是洞庭湖周边的主要产粮区,研究人员发现,在涝渍、冷浸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下,过去村民种植的油菜往往遭受重大损失,而北方的亚麻则能克服洞庭湖冬季的寒冷多雨天气。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解玉成告诉记者,由于与粮食生产的冲突,北方生产的亚麻近年来严重萎缩,导致中国80%的亚麻原料进口。将亚麻引入洞庭湖区冬闲田,不仅能有效避灾减灾,而且能有效弥补这一缺口。
李茂松说,在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单产提高到一定水平的背景下,通过科技手段减少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生产损失,对于持续稳定地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懒人折叠床品牌十大排行榜
下一篇:中国再次刷新脉冲磁场最高强度纪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