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再次上路 “知识经济”能否续写辉煌
8月26日,深圳即将进入经济特区成立39周年。提前一周,深圳迎来了一个盛大的生日礼物——8月1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领导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创新型示范城市深圳再次升级为“领先示范区”,成为继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之后的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意见》还指出,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示范城市,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基准城市。
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深圳如何抓住机遇重新开始备受关注。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几位深圳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充满活力的深圳
华为、中兴、腾讯、大江……说到深圳,这些领先的科技企业,很少有人知道它们都是从深圳科技产业园起步的。深圳科技产业园是深圳市*于1984年建立的第一个科技园区。这种前瞻性的布局将很快使深圳成为创新型企业的摇篮。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认为,有限而有希望的*行为是深圳创新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深圳“先示范”的基本条件。
李清泉告诉中国科学新闻,在经济特区的发展过程中,深圳形成了一个有限的、有前途的*。一方面,它为企业充分竞争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它积极参与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领域。在深圳每次产业升级的背后,都有一个前瞻性的*规划和布局。例如,近年来,深圳市*大力投资建设鹏程实验室和深圳湾实验室,以及十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和十大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
此外,李清泉认为,充分发达的市场环境为深圳的产业创新和创新型企业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计划和垄断将扼杀企业创新的力量,”李清泉说。作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已经成为深深植根于城市的基因,成为企业成长和基础研究的有利土壤。
数据显示,深圳对R&D的投资占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拥有该国一半的国际专利。深圳90%的R&D员工在企业,90%的R&D投资来自企业,90%的专利来自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
与产业创新的繁荣相比,基础研究一直是深圳科技创新的短板。
“这对深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华大基因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才官朱艳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在深圳不计代价的基础研究的帮助下,一些成果开始慢慢显现,加速了人才的积累,形成了与产业发展的互动。
“如果过去三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伦敦、法兰克福和硅谷等创新中心,深圳将抓住这一机遇,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新中心。”马龙科技首席执行官黄鼎龙表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所长范剑平也指出,长期以来,深圳缺乏基于基础研究的科研和创新载体。创新源头的短板也将影响深圳的转型和领先示范区的建设。深圳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应该“填补短板,创造新领域”“只有在整个生产、学习和研究链中进行创新,同时在源头进行创新,我们才能不辜负**的重托。”
短板
《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深圳率先进行教育*改革,...全面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目前,深圳已拥有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等一批一流大学,目前正在筹备在光明科学城设立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学院(暂定名)。
李清泉指出,这对深圳大学加快发展是一个好消息。另一方面,“深圳第一示范”也对深圳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进一步加快步伐,率先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
另一方面,范剑平表示,《意见》指出,希望全面落实高校自主权,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中心的关键。归根结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示范区和示范城市,要靠人才。创新的核心动力是年轻人。因此,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是创新的关键。大学应该建立一流的研究机构和一流的学科。深圳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应重视新科研机构的建设和人才政策的创新。
“广东的市场具有很高的资源配置能力,希望以市场化的方式建立新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深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应该关注教育工作者和科学家自身的意愿,遵循市场原则,打造创新之源。”范剑平表示,要突破传统领域旧的人才评价和管理模式,进行面向知识经济模式的制度设计和创新实践。例如,学校应该在管理自己的学校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
深圳现在有落后的优势,但是如何利用科技的人口红利,如何进一步把资源和工业力量结合起来,机遇很大,困难也很大。范剑平建议,深圳今后应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从源头上创造活水。这就要求深圳在当年展示改革开放特区的精神。这也要求知青继续努力,甚至“剥层皮”,把“深圳速度”运用到这方面。
“我相信,经过10-20年的发展,一个知识市场将会形成,这可以重复当年企业发展的盛况。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将在深圳聚集和涌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动力,甚至是实验室经济的市场主体。华为和腾讯在知识市场将不断涌现。”范剑平说。
创造一个新的领域
长期以来,深圳一直被定位为经济活力之城、设计之城、创意之城等,但没有科技创新中心的位置。意见不仅明确支持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且支持深圳在粤港澳*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关键作用”。
李清泉认为,这无疑是深圳的一个重要政策红利。《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技、生命信息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等主要创新载体。这些领域也是深圳未来重点布局的前沿产业。创新载体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这些前沿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实施,深圳将拥有更多的国家科研创新平台和更多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科技创新中心在粤港澳台大湾地区的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李清泉说。
范剑平说,大海湾地区计划将指导城市间合作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深圳需要关注如何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创新发展。
“作为一家在深圳发展了13年的国家科研机构,我们深切感受到近年来创新资源不断汇聚。深圳需要在“领先示范区”和“综合国家科学中心”两个新的位置上建设大量尖端技术创新平台。”范剑平指出,脑科学和合成生物学将是未来下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深圳市高级研究院“榕湾之城”项目正与深圳市福田区合作,在河套区建设深港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深圳市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所与深圳市宝安区共同成立。前国家卫生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卫生大数据研究所也在规划和建设中。目前,深圳还依托中科院深圳高级研究所,在光明科学城建设深圳脑科学与合成生物学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深圳脑科学创新研究所和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所。
李清泉也希望深圳未来建设的“现代化强国城市模式”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城市模式”,也是文化教育、城市治理和国际化领域的“城市模式”。
朱艳梅还指出,如果深圳在医疗、生活和健康领域更加开放和合法化,在制度和政策创新上迈出一大步,华为和腾讯在生活和健康领域的未来可能会诞生。
“创新市场的驱动力是巨大的。深圳的优势在于其工业的活力。我认为,与合肥、怀柔和张江相比,深圳的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可能是整个产业链的整体示范。”朱艳梅说道。
黄鼎龙表示,试点示范区将为龙牧科技等诞生于深圳、面向全球市场的人工智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首先,它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其次,它将带来更好的基础设施,第三,它将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因为它代表高端、高质量和创新。将来,当我们说我们来自深圳时,我们会更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
(实习生eun bielek也为本文撰稿)
上一篇:要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
下一篇:全国农科博士后工作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