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创业必修课:理想距现实还有多远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08:21:43
...

创业必修课:理想距现实还有多远

■我们的记者陈彬

目前,还没有一套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被全国所有高校普遍接受的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有必要培养他们在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这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还不清楚。即使提供必修课,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几天前,据媒体报道,山东省今年有52万名大学毕业生,该省高校加大了创业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将创业教育从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引起了广泛关注。

应该说,山东省部分高校的改革是“意料之外”但“合理”的。因为就在一年前的8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高校为所有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创造条件,以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山东省高校改革更符合这一要求。

一年过去了,教育部门的这一要求离实现还有多远?至少在现实中,这条路似乎还很遥远。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本次政策公布之初,只有湖北、河南、吉林、江苏等少数省份对全省高校提出了相关要求。今年4月和5月,重庆和其他地区对此做了一些规定。然而,总的来说,反应平平。

事实上,从这项政策一开始,就有一个关于学院和大学是否能够提供创业必修课的争论。一年过去了,最初的争论似乎并没有停止。

系统在哪里

卢强是山东某省属高校共青团的一名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在当前山东省高校的“转班”浪潮中,他所在的大学并没有参与其中。“我们也在研究这项工作,但离正式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卢强表示,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取创业教育选修课的形式,一旦“选举”一词改为“必须”,其变化将远远不止这个词。

"例如,在课程中,我们有教什么的问题."他说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一门课程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创业教育涉及众多复杂的内容。如果只教授一个单一的内容,很难形成一个系统,如果列出所有的内容,就很容易写出肤浅的文章。

"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卢强说。

近年来,中国有关部门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长期关注创业教育的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共青团*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导师卢军表示,目前全国共有三个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个是由共青团*、全国共青团和全国学生联合会发起并推出的旨在向学生传授创业相关基本知识的KAB(了解企业,即“了解企业”)基础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有很多互动游戏,更加生动有趣,但创业的深度和实用性还不够。第二个是劳动部完成的SYB课程体系,其主要目的是指导下岗工人创业。它的缺点是与大学教育没有足够的联系。最后,教育部创业指导委员会正在根据去年发布的创业基金会课程大纲编写教材。

“目前,还没有一套更适合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并被全国所有高校广泛接受的课程体系。”卢俊说道。然而,当一门课程没有合适的课程体系时,其结果就是课堂教学效果不均衡。

“我们可以看看现在提供义务创业课程的学校。他们有多少门课程是一样的,”在采访中,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坦言,创业教育不能靠建立几个大型创业讲堂,邀请几个精英企业家来讲课来解决。然而,这是许多国内大学的所谓“必修课”。

对此,卢军表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的根源在于,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学科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创业教育学术共同体”。“我们缺少的是这么多的人——他们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素质来提炼和总结创业规则——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能被大多数人认可。”实际上,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是一个幼稚的课题,离达成普遍共识还有一段距离。

卢强同意卢军的意见。“课程体系缺乏的背后实际上是教师的缺乏。任何课程体系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老师怎么办?

老师在哪里

“鉴于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规模,要全面实施创业教育必修课,我们的教师规模至少要扩大30倍。”在教师问题上,卢军直言不讳。

事实上,教育部的这项规定一颁布,教师短缺就成了人们首先关心的问题。

据了解,早在2005年8月,由共青团*、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全国学生联合会发起的、来自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方案已在全国实施。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经过7年的发展,该项目已培训了近5000名KAB项目讲师,这些教师已成为高校开设创业基础课程的基础教师。然而,面对当前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很显然很难满足仅由韩国教育学院培训的数千名教师的需求。

以卢强所在的大学为例,该大学目前有8000名本科生,这类本科生的数量在国内大学中是中等的。根据100名开设“大课”的人的计算,学校需要的创业教师人数约为30-40人。在现阶段,许多学校可能只有一两名创业教师,甚至全职就业指导中心教师。

面对教师短缺,许多高校都采用了大量的外部企业家来兼职。对此,卢军表示,企业家就自己的创业实践经验做一两份报告的现场效果是好的,但讲座的内容往往是个性化的,甚至带有偏见,非常不系统。此外,上海的一些高校也采取了网上视频课的形式来应对,但“这只是一种探索,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卢军坦言,创业必修课仍应以高校专职创业教师为基础。

然而,在这方面,高校的工作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

例如,目前国内高校没有与创业教育相关的专业设置,高校教师的引进一般依靠学科和专业来完成。高校很难只为一门课程引进教师。另一个例子是,在这一阶段,许多学院和大学的创业课程由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同时举办,但对于这些人员是助教还是教学研究人员仍没有最终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0年5月,教育部就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学分制。对此,教育部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积极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而对于我校教师的培训,只要求“支持教师到企业兼职”

“在教师培训问题上,我们的许多关系没有理顺,这极大地影响了课程体系的建设。这些问题不能仅靠时间来解决。”卢强说。

它位于哪里

如果教师的缺乏是课程体系缺乏的根源,那么教师的缺乏的根源是什么呢?

几年前,一个著名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回到母校卖早餐,他的小生意做得很好。然而,一些校友认为这名学生是一种耻辱。

“这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我们的大学现在最需要考虑的是我们的学校在哪里?我们对企业家的教育方向在哪里?”在采访中,熊丙奇坦言,教师问题的背后是学校的定位问题,即学校的整体风格和氛围。因为“没有学校定位,没有学校风格,没有老师”。

熊丙奇认为,在英国和美国等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学校从一开始就对创业教育有着相对清晰的定位。创业教育也应融入整个学校,注重提高学生在课程和教学方法方面的能力。在这方面,国内大学的思路并不清晰。

“为了培养学生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们的哪些能力和素质需要培养。这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还不清楚。即使提供必修课,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熊丙奇说,创业的重要品质是质疑和批评的精神,但我们的大学能给学生多少自主权,他们能允许甚至鼓励学生表达多少不同的观点?

在采访中,熊丙奇坦言,从根本上说,中国目前缺乏创业教育的基本要素。“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方向,将创业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但前提是学校应该有办学自主权。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独立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并根据这一方向做一些“落地”工作然而,现实是我国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没有明确的自身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教育可以很容易地被称为一个口号,无论是“强制性的”还是“可选的”。

对此,熊丙奇表示,创业教育需要的不是*“一刀切”的行政干预,而是大学的自主权,大学应根据自身条件决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目前,在中国开展创业教育较好的大学不是那些重点大学,而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通大学。这正是因为他们较少受到*的限制,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这是值得思考的。”熊丙奇说。(有些受访者是假名)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3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