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解读*一号文件:农业现代化的路线图
■本报记者甘晓和见习记者倪思杰
自2004年以来,*一号文件多年来一直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
1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延续了这一做法,凸显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然而,过去十年的变化也留下了清晰的印记。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这份文件的核心主题。
机动性强
“1号文件不长,里面有很多“干货”,而且操作简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福琴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了这一评论。
2014年*一号文件全文约1万字,共分为8个部分33篇,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加强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新的农业管理体系;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和机制;完善农村治理机制。
文件指出,要走出“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认为,该文件明确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别是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建议一些土地可以休耕是个好主意。"
同时,该文件还明确规定了农民在耕地保护、*补贴、土地收益等方面的权益。朱英国认为,“这也为农民享受更好的政策提供了保障”。
现代化的关键
谈到文件的要点,专家们一致认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认为,该文件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高产高效,协调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利用”。“这表明我们未来想要追求的是一个自然、经济和环保的农业国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也认为,该文件多次强调如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促进农业生态发展,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他认为,“发展生态农业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这可能比简单地用技术来控制环境更重要。”
改革传统农业的利器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有着深厚的农业传统。该文件要求“传统集约农业与现代材料和技术设备相辅相成。”
然而,传统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如传统农业的规模和经济问题导致的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只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传统农业才能得到改造."福琴腔调。
欧阳平凯认为,在生物工程领域,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将粪便和秸秆等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和能源,可以解决目前粮食生产过度依赖化肥的现状,并将农业“转化”为可再生资源产业。
他预计,生态技术将更多地用于农业,并在减少水污染、秸秆燃烧气体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育种技术方面,过去以“高产”为目标的育种技术有望在“抗逆性”方面取得突破。山仑认为,未来的育种技术不应只追求高产,而应着眼于作物的“抗旱节水”特性。"这将有助于我国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的合理布局。"
中国科学新闻(2014-023,第一版集锦)
上一篇:《自然》刊文:中国低碳发展路线图
下一篇:世卫组织发布埃博拉疫情应对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