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沈阳生态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月10日,2019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东北东部山区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个完成项目的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研究所)。
东北东部山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格局中唯一的林带,森林面积3000万公顷(占东北总森林面积的60%)。东北林区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障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林农生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东北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的高强度采伐和人为干扰,东北林区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森林质量严重下降。超过70%的原始森林已经演变成次生林,形成了独特的次生林生态系统,其中嵌入了落叶松等人工林。东北林区已逐渐陷入“生态安全危机”和“资源经济危机”两大危机局面。
为此,中国于1998年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NFPP)”,2015年停止了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天然林商业采伐,2017年启动,2019年完成了全国天然林商业采伐。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维护生态安全?同时,也改变了东北林区的发展模式,突破了林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林业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该项目主要由沈阳生态研究所所长朱娇军完成,他带领研究团队以东北东部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经过15年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森林保护机制研究和技术研发方面,该小组创造了一种量化森林窗口垂直结构/三维结构的新方法,为结构调整提供了基准参数和技术。阐述了森林干扰的过程和森林窗形成对更新的影响机制,构建了主要树种更新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森林凋落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揭示了次生林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的凋落物机制,构建了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维持/改善生态功能的关键技术。
此外,科研团队整合了森林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开发和推广了森林人参、野菜和林蛙三大富集项目,形成了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范式,实现了森林保护和林农富集的双赢目标。据介绍,该项目通过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使5.1万林农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