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哈佛招生拟用“人品”取代学术表现 引华人争议

科普小知识2022-02-15 02:26:12
...

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提倡改革招生制度,用品德代替学业成绩,这在中国引起了争议。(世界日报/丁书摄)

新华社1月28日电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哈佛大学教育学院20日发布了一份“扭转潮流”的研究报告,发出了改革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信号。SAT分数不再是主要考虑因素,招生的主要特点包括社区服务、家庭贡献、减轻学业和课外活动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多样性、关心他人和热情参与。

一些中国人认为,这一改革方向对亚洲学生进入精英学校产生了负面影响。用“个性”代替学业成绩,在校园里实现“种族多元化”,无异于变相的SCA-5提案。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也在19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大学录取制度评论》,指出现行的录取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导致学生卷入疯狂的竞争,忽视了许多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潜力。

文章引用了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中学生调查“让关心变得普遍”。“报告建议不要太强调标准考试分数,因为它们与家庭收入密切相关。”。

目前,常春藤盟校和其他私立精英学校的亚洲学生入学率超过20%,加州大学的亚洲学生比例高达36%。亚洲学生的主要优势在于“硬指标”:良好的学习成绩、较高的SAT分数、更多的AP课程、学术竞争常等。如果录取新生的重点被“逆转”为“软目标”,例如,低家庭收入、个人补贴的家庭就业、良好的社区服务等。,这些可能是其他少数民族的长处。

《大学入学制度检讨》和《逆转趋势》报告发表后,华人社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些人第一次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上大学时,哈佛报告主张人格应该取代超学术水平。”有人认为美国的知名大学目前并不“多元化”,但宪法不允许基于种族背景录取学生。这一“改革”将通过弱化硬性学业指标和强化软性人格指标,为学校录取分数线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

一位不知名的大学教授说,大学应该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为了跟上大学教学的进度,招生应该注重学业成绩。如果我们偏离这一重点,转而评估申请人的特征,如照顾他人、对家庭的贡献、父母收入低、新移民等。,我们可能会偏离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按时毕业,造成国家资金和个人时间的浪费。

庄女士说,报告中“分数与家庭收入密切相关”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中国家庭重视教育,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收入很高,许多父母节省食物和衣服,并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资。她强调,标准化考试的高分应该是父母关注和孩子努力的结果,而不是金钱。(丁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