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普通高校本科出身的名校研究生为何沦为“学渣”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10:20:52
...

□这些骄傲的学生在进入著名学校时变成了“无知的婴儿”:不熟悉的专业术语、不熟悉的专业设备和不熟悉的著名教师

□对于以名牌大学为考研目标的普通本科大学生来说,学校的低要求不仅导致他们基础较差,也使他们失去了“开窍”的能力和机会

□本科院校不应以考研率为办学目标,而应以考研为办学目标。这是一种功利的办学方法,对学生不负责任。

-

另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每年的这个时候,无数的初中生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大部分学分,但是还没有回家过暑假。他们要么一头扎进图书馆,要么在各种培训机构学习,要么开始报名参加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夏令营,都是为了一件事——研究生学习。

然而,当那些高考落榜而又不愿意这样做的恶霸们都准备“放弃”他们的学业时,那些来自普通大学而现在在名牌大学学习的“生活赢家”们却一再暴露出他们的缺点。他们学习刻苦,有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传奇经历。然而,他们往往无法掩饰自己的“背景”带来的尴尬,与那些名牌大学的学生竞争。

结果,这些骄傲的学生在进入著名学校后被动地变成了“无知的孩子”:不熟悉的专业术语、不熟悉的专业设备、不熟悉的著名老师……所有这些原因也让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们与同学之间会有差距。

曾经是恶霸,现在是井里的青蛙。

李姿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对于他的同学,他总是不愿意提及他的本科学校。谈到与本科院校长达4年的“情感纠葛”,李姿不确定谁欠谁。

和许多普通大学生一样,李姿也有过一系列的经历,如高考落榜、痛下决心、反对高考等。然而,当他去清华的时候,他才意识到高考期间名牌大学的“擦肩而过”给他的视野和他的同学带来了双重差距。

"与我来自著名大学的同学相比,我就像井底之蛙。"在李姿看来,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在大学时的研究接触范围太窄。

李姿在中国东北的一所普通大学学习。作为一名主修生物学的学生,他几乎没有机会进入学校的实验室。“当我还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老师会说,你还年轻,你不懂很多知识。等到大三的时候去实验室。”

当他要求参加实验时,老师仍然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我们不鼓励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我们也不确定你是否会留在学校攻读研究生。如果你去读研究生,我们会免费培训你。学校的实验室主要是为留在学校的研究生准备的!

"事实上,我想刷一个试管."李姿说。

在大三的时候,李姿终于能够做实验了。然而,一个班里的几十个人被分成几组,每组只有一两个人能做实验。很少有人在课堂上进入实验室。

后来,李姿没有时间进入实验室。像许多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一样,他需要选择专业并开始复习。当他还是一名研究生时,他发现在他大一和大二的时候,许多学生已经熟悉了实验室的操作过程,他还不如一名本科生。

“我没有机会尽快培养专业兴趣,没有机会锻炼科研思维,我的动手能力也很差。虽然是我的本科母校把我带进了这个领域,但现在我不得不说是她造成了这些差距。”李姿无奈地说道。

对于在中国科学院学习的研究生梁浩然来说,他本科视野的局限在于他无法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

毕业于中国北方一所非985大学的梁浩然(音译)回忆道:“我们在本科时使用了学校自己制作的非常旧的教材,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都无法获得。”由于教师水平有限,许多教师无法跟上最新的学术进步。

有时候,学校会邀请一些国内知名的学术“名人”来讲课。梁浩然发现,尽管他在班上的成绩年年名列前茅,但他不明白那些“大人物”在说什么。他甚至没有听过一些专业术语。

“我的本科学校不足以教授和指导跨学科的学科,如生物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许多学科在本科时没有相关课程,这使我们失去了许多了解不同专业方向的机会。”由此引发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当梁浩然和他的同学选择了研究生院的方向时,他们不知道该申请哪个专业,只能凭感觉。

本科学校的课程要求不高,“是福还是祸”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采访时,许多被名牌大学录取的研究生反映,本科学校的低课程要求使他们在本科期间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最终导致名牌大学的同学越来越差。

熊康在河北的一所普通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充满职业理想。为了“师出有名,学有所长”,她通过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考试。

与本科院校相比,人大平台为熊康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资源。起初,熊康并不关心他的本科学校和人大之间的差距。她甚至觉得这个差距证明了她的努力。然而,她逐渐意识到“有些事情很难克服”

在研究方法课上,熊康被要求每周阅读几十页甚至几百页英语文学作品,并在课堂上发言。看着其他学生在课堂上谈论侃侃,她甚至没有读完文学作品就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下课后,熊康忍不住问坐在他旁边的学生,但被告知,他们在全国人大学习时已经习惯了这种阅读强度。

事实上,熊康的本科专业课通过率很高,更不用说阅读文学,甚至布置作业了。期末考试要么是开卷考试,要么是课程论文。即使期末考试是闭卷的,并且你复习了几天,你仍然可以得到高分。现在她开始觉得自己越来越难融入这个“全国人大的亲生孩子”群体。

方浩成(音译)毕业于211农林大学,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在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后,他也遇到了与熊康同样的问题。

“当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我在一门课程上表现最好,当我毕业的时候,它几乎是班上的最后一名。”方浩成认为这门课应该是该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但在大学里它只是一门选修课,而且课程内容很简单,"考试通过"。

方浩成回忆说,当时有很多针对本科生的开卷考试。当时,他非常高兴,认为考试太容易了。

“当时,有一位老师对这门课程有严格的要求。结果,学校找到了老师,告诉他停课率太高了。它应该更低,不要让每个人都挂电话。”方浩成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学生更难问自己。

低要求的课程和培训模式使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在大学里度过四年。对于那些以名牌大学为目标的学生来说,这种低需求不仅导致他们的基础较差,还使他们失去了“敞开心扉”的能力和机会。

“有些课程我们不够重视,而且基础也很差。只有到了研究生院,我们才意识到一些课程的内容非常重要。与清华的同学相比,我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有良好的基础和丰富的头脑。”程说道。

某知名研究所的心理学研究生陈吉(音译)表示,他所在的本科学校的一些老师不了解他的课程,有时会“说得自己晕头转向”。

“由于缺乏教师,根据培训计划,一些教师不得不教授一些不是他们自己研究方向的课程。我曾经遇到一位老师,他告诉我们要自己阅读。他说他不太明白。”陈济说,也许老师们自己也很无助,这对普通大学来说是“悲哀”的。

以考研为办学目的不对学生负责。

除了普通大学和名牌大学之间的差距所造成的知识匮乏之外,这些在普通大学本科学习的研究生也经历了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无法想象的困惑和焦虑。

现在联合医学院正在研究生院学习。毕业于一所普通科技大学的吴雪,长期以来一直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困惑。

“我的本科学校一直在提高我的毕业率。当我参加研究生考试时,我不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我只知道如果我学习好,我将不得不参加研究生考试,但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才发现我选择了一个我不太喜欢的专业方向。”吴雪说道。

“毕业率”不仅让吴雪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也让她觉得自己除了对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一点了解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没有让吴雪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而且让她觉得自己除了对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一点了解之外,什么也做不了。“我的专业英语水平达不到阅读原始文献的水平,社会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的缺乏进一步限制了我的专业研究。甚至许多课程要求的公开演讲对我来说都很难。”

此外,临近毕业时,她在找工作时遇到了许多“失望”:许多招聘机构对求职者的本科学校有限制。她一看到自己的非985本科背景,许多单位就通过了她的“简历水平”。

“雇主对本科学校有偏见和限制的原因是,有些人没有在大学接受完整的本科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

熊丙奇认为,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现在以“考研率”为办学目标,学校为了考研学生的利益,改变了课程设置,成为“考研基地”,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当一些学校评估他们的学生时,他们让老师为所有与研究生入学考试无关的科目放水。他们也不要求甚至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实验和实践。学生们仍在以高中的方式学习。即使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得了高分,他们仍然缺乏各种能力和学术能力,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熊丙奇说。

在目前的“普通高校本科生-名牌大学研究生”的成长模式下,学生可以摆脱普通高校的地位,成为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但“不能只拿文凭”在本科阶段,一个人应该考虑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后,进入研究生院。只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非常有限。"

“出生”并不意味着能力。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认为,他所认识的一些普通本科大学在专业甚至学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他们确实需要比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做出更大的努力来赶上甚至超过他们。

因此,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熊丙奇认为他们可以选择考研,但他们应该有长远的规划。然而,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应该反思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院校不应该把入学考试率作为他们的目标."熊丙奇说:“以考研为办学目的是一种功利的办学方式,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

对于这些普通本科院校,熊丙奇建议其发展的出路是“搞好师资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到同级一流”。(原题: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在普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愚蠢的学生”)

(应被采访者的要求,本文采访的所有学生都是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