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陈赛娟院士:推进学术交流造福科研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11:00:20
...

■我们的记者李晨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多年来,她积极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各种学术会议和活动。她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女科学家特别委员会副主任。她也是青年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席,推动青年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普活动的发展。

陈赛娟深刻认识到学术交流,特别是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的重要性。

在去年的一次国际卫生学术会议上,专门安排了一次中医药发展研讨会,许多外国专家也参加了会议。在交流中,陈赛娟发现这些外国科学家并没有真正了解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但同时,他们的一些问题和观点也值得中医学者思考。

在会上,中国专家一方面介绍了青蒿素在抗疟疾和治疗白血病的砷剂等中药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他们还对中药的质量控制、成分标准化和药理机制作了深入的阐述。

“这次会议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医目前必须克服的一系列困难。只有当标准化和分子机制的问题被清楚地认识和解释时,它们才能被国际同行更好地认识和真正走向世界。”陈赛娟说。

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系统是中国学术交流组织最多的系统之一,每年平均举办约3万场学术会议,包括约600场国际会议。其中,中国科协年会是一年中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亮点。每年,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科技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围绕东道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组织专门调查,建立决策咨询平台。

陈赛娟坦率地说,到目前为止,她已经连续参加了7至8次年度会议,受益匪浅。“年会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她说。从尖端科技到科研伦理,从大学生的理想抱负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到女科学家的特殊作用,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陈赛娟建议,为了进一步发挥大型学术会议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组织是关键,不要一味追求数量,质量是第一要求;其次,在会议主题的选择和设置上,要抓住热点,注重实效。此外,我们应关注各个研究领域的发展,邀请该领域的高级专家出席会议,认真组织感兴趣和需要的受众,并开展尽可能广泛的讨论。

《中国科学日报》(第三版,两会,2017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