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访周成虎院士:“大器早成”的秘密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12:33:34
...

30多年前,在江苏省海安县的一所中学,16岁的周成虎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选择——参加高考。“当时我脑子里没有很多想法,但我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周成虎回忆道。但是他的班主任于光杰先生有一个很长时间的想法,并拍摄了他:“你哪儿也不去,去南京大学地理系就行了!”我恐怕俞先生没有想到他的话会有助于一个在地理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未来科学家。

周成虎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并涉及传统的地理分支,如地貌学和水文学。由于在该领域的杰出贡献,周成虎于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1964年,在院士中特别年轻。最近,记者采访了在全国两会期间“早期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

难忘的玉泉求学岁月

坐在周成虎的办公室后,记者正要提问,但周成虎“先发制人”地问记者,“既然你是国立科技大学的学生,我们国立科技大学的学习环境如何?”或许是看到了记者眼中的惊讶,周成虎微笑着解释道:“我刚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过了这么多年,在玉泉路校园学习的场景似乎是昨天。学校的设施和学生的学习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周成虎忍不住向记者描述了HKUST当年的样子:玉泉路校区的礼堂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有一个小小的三角形屋顶;学校大门附近有一排低矮的平房,绰号“地震棚”,学生们将在那里上课。礼堂前没有种草坪,只有一个小篮球场是年轻人可以尽情奔跑和流汗的地方...周成虎说,尽管当时学校的硬件设施有点简陋,但校园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这是他最怀念和眷恋的。

“当时,我们给研究生院起了个绰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因为这里的英语教学非常出色。我们的英语课程丰富多样,教学质量很高。当时,学校为我们邀请了许多外籍教师,一些中国教师也非常优秀,其中许多来自新华社。每周的英语讲座有各种各样的主题,并且进行得很好。”「除英语外,每科的课程都反映了科学院的跨学科特点。每个研究所都派出了最好的科研人员给我们讲课,给我们带来最新的科学知识和发展趋势。此外,研究生院的学风相当开放,老师们也很开明。他们都鼓励学生听一些非专业的课程,扩展他们的知识,促进跨学科研究。那时候,我不仅选修了专业课,还专门选修了数学、系统学、文学鉴赏等课程……我听我感兴趣的任何东西。”

现在,国家科技大学的规模已经扩大,学生人数已经翻了两番。这是一件好事,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另一个限制。周成虎说:“我在玉泉路校区教学生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专业课已经很多年了,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后来,由于上课的人太多,他们被分成了四个班。现在学生越来越多,相应地,老师的负担也会增加。光是批改作业就让人们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很遗憾,老师不能照顾所有的学生。”

周成虎永远不会忘记他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科技大学的前身)的硕士学位。正是这短暂而充实的时间为他未来的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引领学术之路

周成虎坦率地说,他的成长得益于许多老师和前辈的精心培养。“我们去学校的时候,每个老师带的学生都不多。当我在攻读硕士学位时,研究小组有六名教师,而我是唯一一名学生。我很幸运。虽然我的老师是唐启成先生,但小组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像老师一样教我、照顾我。”

那时,北京人不得不依靠粮票来购买粮食。每人每月获得32公斤的口粮,其中只有6公斤大米,其余大部分是粗粮。这使得长江以南的鱼米之乡周成虎非常不习惯。为了让这个年轻的学生过上更好的生活,每个老师都给了他一些面粉和大米,而这些在他自己的家里并不多。周成虎仍然不能忘记这一点小小的善意。

生活中的帮助是次要的。在周成虎看来,更重要的是每个老师都亲自传授给他一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自从我进入中国科学院,我每天都和几位老师呆在一起,亲眼看着他们如何做研究。这些老师非常敬业,现场调查和观察细致入微,室内样品测试数据处理更细致,从不放过任何错误。正是这种言传身教让我对科学研究有了真实而直观的理解”。周成虎的英语基础很好。一些老师写完论文的中文摘要后,他们会把它交给周成虎翻译成英文。"我经常自豪地开玩笑说,我是我们组所有报纸的第一个读者!"

教师对周成虎的影响显而易见。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周成虎在硕士毕业时毫不犹豫地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幸运的是,这次又遇到了另一位大师——我国现代地图学、遥感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奠基人、一代学术巨匠陈·先生。作为陈博士研究生的公开弟子,周成虎学到了很多东西。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教师像指挥棒一样,把燃烧着的研究火炬传递给了周成虎,照亮了他未来的研究生涯。

爱好给科学研究增添了色彩

据熟悉他的人说,周成虎每天总是面带微笑,很少生气。因为他安静好学,不喜欢参与娱乐,他的同学和邻居都认为他只是一个低调的“学生恶霸”。令人惊讶的是,周成虎实际上有各种各样的爱好。

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除了专业书籍,还有大量不同主题的书籍和杂志。"我读所有的书,尤其是传记。"《爱因斯坦传》、《巴顿将军》、《乔布斯传》、《宋美龄传》和《普京传》...从不同的人物身上,周成虎总能以独特的眼光看到他们的亮点。

“我非常喜欢乔布斯传记这本书。工作的两个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激情。激情可以让生活变得精彩。没有激情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被动的。一旦有了激情,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就会不受限制。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尽管他古怪易怒,但仍有很多人被他的激情所吸引,愿意跟随他奋斗。第二,乔布斯有精神尽最大努力做一件事。我认为这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我在工厂长大。过去,工厂的主人把一个小螺丝钉做得如此精细。现在工具和技术更先进了,但工厂的产品相当粗糙。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许多人不再尽可能好地做手头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现实。乔布斯的故事向我们证明了这种不断改进和追求完美的态度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我们做科学研究的人尤其应该追求完美!”

除了阅读,周成虎还有一个艺术爱好。“我对艺术设计非常感兴趣,喜欢自己设计一些图画书。因为我有一些“技能”,科学出版社也要求我帮助他们做一些工作周成虎一边笑着说,一边拿出几卷精美的印刷品,一页一页地向记者开放。那一刻,他的脸上充满了爱和喜悦,这深深打动了我。

有趣的是,周成虎也将这种爱融入了他的教学中。在他的研究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由老师自己设计的“时间日记”。在优雅的暗红色封面上,两个关于时间的著名词语用镀金字体写着:“时间是人类最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和“有一个小偷偷走了人类最珍贵的东西,却从未受到惩罚”。是时候了”(拿破仑的名言)。周成虎建议他的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在这本“时间日记”中记录他们在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我自己一直坚持这么做。人们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并找出“时间在哪里?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大量不必要的信息占据了人们的时间,每个人都面临着“时间碎片化”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时间管理尤为必要。"

这位学者为国家服务,并提供建议。

除了耀眼的“院士”称号,周成虎还有另一个身份——九三学社成员。作为*人士,周成虎连续多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他在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他提出了许多具有独特观点和现实意义的建议。

谈到他作为CPPCC成员的初衷,周成虎说:“任何普通人,包括知识分子,都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知识分子尤其应该为整个社会树立榜样,通过他们的学习、思考和行动来发扬这种社会责任感。”古人说:“秀才手里除了一支笔可以做一把刀,没有什么可以献给他的国家。”周成虎遗憾地说:“现在的学者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但现实是许多人甚至没有这样做。”

周成虎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周成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职期间,他的建议涵盖了从科学研究到人民生活的许多方面。“近年来,我与科技领域的其他几位CPPCC成员讨论了如何使科学研究预算制度合理化。事实上,我们国家在科学研究上投资很多。但是,由于现行的预算制度不符合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科研领域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我在地理方面做过财务管理工作,对此我印象特别深刻。”周成虎认为“科学研究是多样的,不同的研究使用不同的资金。统一的预算不能满足各个研究领域的个人需求。此外,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高度脑力劳动,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设备,而是一种灵活而深刻的头脑。因此,科研经费的使用也应该以人为本,体现对脑力劳动者的尊重。”“我将永远关注和推动国家科研经费制度的改革。”

周成虎的视野不仅限于科学研究和学术领域。这位一丝不苟的科学家总能从最小的地方找到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他上下班的高速公路总是拥挤不堪。有一天,周成虎突然想到,“如果把高速公路的收费口向北移,穿过一个住宅区,情况会好很多吗?”想到这里,他亲自去调查了堵车的地点和时间。经过一系列计算后,他肯定了自己的原始想法。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但仔细想想,每次司机踩下刹车,他“踩下”10美分的油费,刹车后重新启动会增加油耗。这不仅是浪费,而且增加了环境负担。我能做的就是记录下这些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琐事”,并将它们纳入我的提案中。”

“毕竟,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但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即使没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他也应该尽可能地提高自己。他应该承担起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应该辜负社会对这群知识分子的期望。”众所周知,九三学社的主体是一个具有爱国情操和报国精神的知识分子。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周成虎不会夸夸其谈,而是一点一点地做他应该做的事。

记者笔记

“无意意图”的秘密

周成虎似乎总是一路走“早班车”——他16岁就被南京大学录取了。25岁时,他被破格提拔为副研究员,成为当时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高级研究员。32岁时,他还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49岁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趁早成名是必要的”。在一个崇尚效率和“生活规划”的现代社会,早期取得巨大成功的周成虎可能是“最佳模式”。

令人惊讶的是,周成虎总是说他“没有想法”和“对自己没有要求”。他甚至说:“目标太高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根据困难的程度一步一步地做事情。”对持这种生活态度的周成虎来说,许多“好事情”似乎是“偶然”的结果。在他学生时代,他周围的许多学生想出国一段时间,并申请托福、GRE等。周成虎不打算出国留学,但是他经常和同学一起记单词,并且已经找到了一套快速记忆单词的科学方法。因此,他的英语学习效果特别好。

周成虎曾经说过,“无论你喜欢与否,尽你所能做好事情。”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采访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之后,记者逐渐发现,要做事情,必须做到最好,这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柳暗花明”和“陶无心而有意”。“伟大的事情来得早”并不取决于走捷径,而是取决于用最“愚蠢”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作者是国家科技大学新闻画廊的记者)

相关主题:2015年两会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