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院士:最不怕的就是挑战
田刚正在教学生。
北京国际数学绘图研究中心
盐源市未名湖北端有一座红墙灰瓦的四合院。金匾上写着“怀宁花园”。这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院士的办公室。
新学年开始时,田刚正忙于准备开设新的数学课程和组织新的研讨会。当我看到田刚时,那只是他指导学生后的业余时间。这座优雅的怀宁花园名为“宁远”,是对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故居的致敬,它汇聚了中国数学科学的顶尖力量,也符合田刚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原则:以一颗宁静的心做实事。
“数学中没有歧义。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种简单的快乐让我着迷。”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著名数学家,田刚解决了几何和数学物理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卡尔-爱因斯坦度量的研究方面。近年来,他还解决了YTD猜想,为曲率流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沃特曼奖、韦伯奖和其他国际数学奖的获得者。他应邀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这些荣誉是国际数学界对田刚学术研究水平的充分认可。
数学有什么用?这是一个人们经常问数学研究者的问题。“怎么会没用呢?当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我不怕学好数学、物理和化学,并且环游世界。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引起了全社会对数学家的关注。在当今社会,基础数学的每一个分支都应用于密码学、经济学、电子商务、建筑、医学成像、疫苗开发和其他重要领域。”当谈到数学的魅力时,田刚开始说话。
田刚喜欢这种乐趣,甚至把思考数学问题作为他的日常消遣。数学研究是大量运算和长期思考的结果。解决一个问题通常需要数年甚至一生的精力。田刚说,虽然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每天都很忙,“但无论如何,我可以在晚上的几个小时里全心全意地做研究和写文章。”
科学研究决不是躲在一座小楼里形成自己的统一体。与同龄人的交流经常会产生灵感。田刚回忆道:“1987年毕业时,我在纽约州立大学认识了一位比我大十岁的数学研究员。那时我们谈论了几个小时的数学问题,然后我们见过很多次面讨论它。直到2001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次会议,我们才又进行了一次讨论。突然,我们灵光一闪,发现了一个突破。这个困扰了我们十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就在那时,数学带来的快乐诞生了。”
“数学中没有歧义。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种简单的快乐让我着迷。”就像田刚研究的数学一样,无论在科研、教育还是学校管理中,他的思维和工作轨迹都遵循着一些科研的共同特点——明辨是非、简单化。
“基础研究就像一个强大的引擎,推动着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巨大发展。”
2005年,田刚从美国回国,成立了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在过去的13年里,该中心见证了国内数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在他看来,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为了成为一个强国,中国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科技强国,同时也是一个数学强国。“目前,我国数学研究的许多成果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预计将进入前20名。然而,如果我们要与美国和法国等数学强国一起站在世界之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田刚说:“我们中国的数学家仍然需要努力工作,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数学强国。”
从一个数学大国到一个数学大国,我们需要做什么努力?田刚解释说,目前我国的数学研究领域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填补空白,处理前人留下的重大问题和猜想。另一部分是发展和创建一个新的学校,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田刚看来,基础研究似乎是一个强大的引擎,推动着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巨大发展。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在科技上有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基础研究,尤其是基础数学,有一个短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努力创新和开拓,进行原创性科学研究,引导数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的学生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成果都是在前人开拓和指导的基础上完成的。年轻人必须安定下来学习,不随波逐流,独立思考,努力工作,进行原创性研究。这也是未来数学研究的挑战和动力。研究是不断前进的。”田刚说道。
“从一个数学大国一步到位地走向一个数学大国是不可能的,但实现这一点是可能的。”
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国际数学研究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田刚表示,得益于国家人才战略规划,一批优秀青年人才从国外归来,在国际前沿取得了更多原创成果。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学者在中国出现。
然而,“有才华的人很难留下来。最好的年轻人来我们学校学习数学。一段时间后,他们仍然愿意去一个数学强国。我们缺少的是更多有远见和自信的领导者。”田刚认为,软环境是年轻人做出这一选择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一个好的学术环境需要更多的专家和学术发展的机会。顶尖的年轻人更愿意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因为那里有更多的专家,他们有更好的机会接触世界的前沿,发展和提高。
“当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时,我曾经是数学系学生最多的老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很高兴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年轻人来学习。”成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拥有世界上的天赋并教给他们。田刚并非没有骄傲,但他不无遗憾地说,“由于我们在数学方面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多少优秀的非中国学生愿意学习,但这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科学家最怕的是挑战。田刚说我们应该有信心。回顾过去的十年左右,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回到了中国。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改善我们的经济条件和国家科学研究环境。我们正从一个数学大国走向一个数学强国。虽然我们不能一蹴而就,但我们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在今年8月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世界数学家大会上,12位中国数学家将应邀发表演讲。其中,张、、等8位中国数学家是北京大学的校友。田刚说:“这些学者的主要研究工作都是在中国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年来中国的数学研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田刚今年60岁了。他已经沉浸在数学中40年了。谈到他的新目标,他说身体健康当然是最重要的。他还想在数学研究中争取新的进展和突破。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数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成为基础科学的带头人,为国家的应用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李景雷简介及代表作
下一篇:教育部任命田刚为北京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