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者一半不合格“精子危机”预警男性健康
上海市人类精子库主任李铮博士的名片上印有一行很抢眼的祝福——“愿天下家庭俱欢颜”。3年来,他所负责的精子库一直为此而接受着有识男士的捐赠。看到大家的踊跃报名,尤其是青年男性的热情加入,李铮十分感激,倒是捐献者中一半精子不合格的现状令他甚为担忧。
2000年至今,市人类精子库先后对近500名捐精者进行了精子检测,他们大都是在校大学生。以2000万个/毫升的精子密度为标准,约有50%的人无法通过。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制定的国家标准中,合格的精子密度应为4000万个/毫升。这似乎意味着,在一系列国家标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今天,有关男性精子健康的标准反倒显得太高了。
事实上,精子滑坡不仅是上海人类精子库遇到的尴尬。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在1890年到1990年的100年间,全球男性的产精量减少了50%;与1940年相比,今天全世界男子的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有人甚至大胆预言,几十年后,人类可能出现“无精危机”。
精子质量也在悄然衰退
在精子数量锐减的同时,精子的质量也在悄然衰退。市人类精子库的检测报告显示,在捐献者提供的样本中快速运动的精子数量、精子液化功能都呈下降趋势;相反,其中所含微生物和致病菌的数量在增加。
畸形、劣质精子的增多,和活力、穿透力、致孕率的下降,直接导致了男性不育比例的逐年增加。有统计表明,1960年因不育而寻求咨询的男性只占8%,如今则高达40%以上;上世纪70年代男女不育(孕)症患者的比例为3:7,90年代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1。
隐性杀手渗透衣食住行
作为男性身心健康的“晴雨表”,精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直接反映着现代男性的生活质量。令人奇怪的是,高学历、城镇生活、电器的频繁使用等看似进步的生活状况,却给精子带来了生存压力。
尽管到目前为止,影响男性生殖健康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但种种渗透于衣、食、住、行中的不良因素已明显暴露出对男性健康的负面影响。比如,食品添加剂、着色剂、防腐剂,以及农副产品中残留的农药会影响生育;化学工业造成的空气、水等环境污染也会损害生殖功能;随处可见的各种辐射,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男性生殖健康也构成了最普遍的威胁。此外,滥用抗生素、激素类等药物,以及五花八门的性保健品都是生殖健康的慢性杀手。
在有关精子滑坡的讨论中,男性所面临的生活重压也是个突出原因。相比女性,男性的平均睡眠少、不注重饮食、参加体育运动时间少、接受健康体检次数少,而他们的健康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