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里的学人学风
唐杰正在给学生们讲教材和讲义背后的故事。
大连绘图技术大学
■我们的记者卢东光
你见过手写的教科书吗?你看过手绘的画吗?你见过手写的程序和代码吗?冬天,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们在狂风中四处奔波,寻找这些“珍宝”。最后,“一本书,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主题书展于2016年11月中旬举行。展览展出了400余本老一代学者编撰的经典教材和教学手稿,吸引了大批师生前来参观。在展览期间,由于受欢迎,它又延长了半个月。
手写讲义喊“90后”
“哭起来真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的教授唐杰在读了他手写的关于“电机与拖动”的讲座后,许多学生表达了这样的感受。泛黄的手稿使用最简单的老式笔记本,有9章内容,如印刷和雕刻,字迹清晰、工整、优雅,原理解释和公式推导,如行云流水,赏心悦目。
80多岁的唐杰告诉参加展览的学生,课堂笔记中的数字都是用他的“80后”尺子和圆规一步一步画出来的,对于一些新的部件,他是在实物测量后画出来的。此外,作为教材,他每年都会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改教材,并每年更新。
唐杰还拿出他自己编写的十几本电工教科书,告诉学生:“在*成立初期,一切都是浪费,大连理工大学各专业使用的教科书大部分是前苏联的教科书,基本上不仅是我们大学的教科书,全国也是这样。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无线电工程教授蒋德川的带领下,我们决心编写适合中国大学的教材,一批教师参与了这项工作。这样,我们自己的教材就诞生了,并传播到了全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唐杰接任总编辑一职。到目前为止,编写的教材仍被国内许多工科大学选为本科教材。
组织展览的学生受到了教育,观看展览的学生也深受感动。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何魏亮说:“我们前辈的成就对我们今天有很大的影响。我将铭记他们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不断进取、无私奉献的道德风范。”
证书问题影响三代人
在展厅里,70岁的大连理工大学教师郑思宁特别引人注目地保存着手稿。“70后”说这是数学家许立志的回答。
1992年,许立志在数学分析的教学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找到一个{sinn}收敛到0的子列”给数学研究所的所有老师进行解释。郑思宁立即给出了详细的证明,并得到了许立志的肯定和答复。他还给了郑思宁一本书鼓励他。后来,郑士宁在大学生课外小组活动中再次向学生提问时,两个学生通过讨论给出了正确答案,其中一个更具创新性。结果,郑思宁将三位代数学者的智慧整合成一篇论文,发表在1999年美国杂志《数学评论》上。
郑士宁说,是华和的96岁弟子,他仍然每天思考数学问题和发表数学论文,这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为“数学让我快乐,数学让我健康,数学让我长寿”。“许立志教授给我的最大印象是他对数学的坚持。我也热爱数学,虽然我还没有达到如此痴迷数学的状态,但我想说“学习让我快乐”是真的!郑思宁说道。
谈话记录充满了“母亲”的感觉
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系的退休教授孙晓丽已经退休,从2011年开始,他已经为近800名学生提供了为期六年的学术心理咨询。六个学生,对话记录,详细记录了“60后”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对话。关键问题也用彩色笔标出。化学老师尧尧在一条短信中说:“孙先生,看到你有义务为这么多学生提供学术心理辅导,我很感动。我也想成为像你一样的好老师。”
人不是圣人。孙晓丽无私的爱也有很多的忍耐和牺牲。她站在教室外面等着学生们下课,因为她“挡住”了两个专业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想到她母亲在医院的重病和她女儿在国外的病,她泪流满面地问自己,"你想要什么?"意识形态的斗争最终被固定在笔记上:“如果将来当我不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的一些话能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我生命的价值就会实现。”
被孙晓丽笔记背后的故事所感动,机械学院的博士生范康南说:“只有那些真正得到你帮助的人才会明白你有多关心我们!我会把你的道德修养体现在科研和学习中,成为像你这样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
医生的“致谢”传递“黑鸟之歌”
“得从心底里学习桓,导师难找。我的导师崔景南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氢谱、碳谱、高分辨率、荧光、紫外、液相色谱-质谱。在此期间,多少眼泪和微笑,毕竟,一个苦涩的菜伴随着甜蜜。今天,我将告别我的老师,我将报答黑鸟的仁慈。花了九天多的时间才聚集和散去,但现在眼泪已经落在西山上了。”
这是博士论文《致谢》中的一段话。此前,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图书馆联合举办了博士论文展,组织学生阅读了5000多卷博士论文,并从“谢谢你”中选出了典型案例,表达了他们不忘老师教诲、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毕业后立志报国的远大抱负。
”这篇文章是在郭院士可信的个人指导下完成的。张先生无尽的生命和无尽的工作指导着作者的论文,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感人至深的。王先生教导作者从小事做起的做人原则。王先生也是一位老师和亲密的朋友。我很幸运能得到这个。”“当我第一次见到董先生的时候,我想,如果我有机会继续深造,我一定崇拜这样的老师。经过多年的努力,董老师成了我的导师。老师就像一本书,又厚又重,每读一页都会收获很多。学术研究、管理团队和与人打交道总会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无论是参加论文评选的学生还是去现场观看展览的学生,他们的内心都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他们在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网站上留言:没有老师们的奉献和无私奉献,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就不会被培养出来帮助祖国建设。只有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谁决心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发展学校,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可以辜负他的好意。
物化人,用理性说服人,用道德感动人,用情感感动人。正如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王志伟所说,笔、墨、书法是学校师德建设的生动体现。在网络时代,必须激活教育载体,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这种展览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的、体验性的和互动的沟通和指导深入人心,不会被拖后腿。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7年1月17日)
上一篇:韦夏卿诗词赏析 韦夏卿诗词全集
下一篇:京渝高校启动风园专业联合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