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答记者问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高中阶段普及教育优先规划(2017-2020)》(以下简称《优先规划》)。引入“关键计划”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关键计划”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如何把握“攻坚计划”的主要目标、重点和主要措施?如何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考虑到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
1.问题: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高中教育的普及。请介绍“优先计划”的背景?
答:普及高中教育是党*、国务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教育”。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把普及高中教育列入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工程。普及高中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劳动力竞争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中国的高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16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达到新的普及水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普及程度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这些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推广任务极其艰巨。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普通高中超过56人的大班比例接近四分之一,有些班级甚至超过80人。为了实现到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必须组织实施关键任务。
2.问题:普及高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设计。请谈谈“强化计划”的总体思路。
答:普及高中教育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胜贫困、促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统筹规划。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主导,弥补短板,综合与专业并重,内涵并重”。
*主导是把普及高中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落实地方*的主要责任,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发挥*支持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形成合力应对困难。
完善短板是为了解决制约高中教育大众化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运用综合政策,准确行使权力,保障基础,促进公平。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是指将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将职业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优化高中教育结构,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的需要。
关注的内涵是普及与提高并重。在扩大规模、提高普及水平的同时,要全面落实培养道德、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增强高中教育的适宜性和吸引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3.问题:普及高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它是如何设定的?
答:关键计划设定了一个总体目标和五个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普及高中教育,以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教育的需求。五个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全国和各省(区、市)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明显提高;第二,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比较合理,招生规模大致相同。第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了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第四,完善资助机制,全面建立普通学生资助体系。第五,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特色多样的高中教育。
其中,要求所有省份到2020年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主要考虑是:目前,大多数省份达到90%以上,只有少数省份低于90%,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为了缩小差距,促进公平,这些地区必须实现与全国同步普及的目标。接下来,国家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些省份也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普及目标的实现。
设定其他具体目标的主要考虑是:在保证普及水平的基础上,要体现全面、科学的普及观,不能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增长。与此同时,高中教育是选择性的,只提供学位没有吸引力,学生不愿意参加,普及的目标很难实现。要统筹规划,从规模、质量、结构、条件、保障等方面设计具体目标,实现有条件、有质量、有保障的普及,让学生进入、留在、学习、成长。
4.问:普及高中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攻击的关键是保护基础,补充短板,促进公平。重点是四个领域、三个群体和三个未决问题。
四类地区是指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资源缺乏,受欢迎程度低,是高中教育的底层。该计划明确指出,国家和地方*将支持这些地区扩大教育资源,并通过实施一些重大项目来改善办学条件,以支持这一底部。
三类特殊群体是指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残疾学生和农民工子女。保护这些群体的受教育权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攻坚计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二是加强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积极推进贫困家庭残疾学生免费教育,保障残疾人接受高中教育的权利。第三,在扩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民工子女参加当地高中考试和入学的政策措施,提供更多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三大突出问题是普通高中大班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持续下降、办学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攻坚计划”提出通过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扩大教育资源、严格招生管理等措施,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现象。通过拓展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教一体化工程,办出特色和优势,建立统一的招生平台,中等职业教育的入学率将得到提高。通过科学核定办学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生平等资助制度等措施,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5.问:目前,许多高中报告经营困难,债务负担沉重。“强化计划”的反应是什么?
答:为确保高中正常运行,化解学校债务,让校长和教师安心办学,全心全意育人,《强化计划》明确将完善资助机制和全面建立学生资助体系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实施以财政投资为主、其他渠道资助为辅的普通高中投资机制。完善*、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资的中等职业教育投资机制。
二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各地要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学生资助制度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制度。目前,所有省份都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按学生分配资金的政策。包括广西、宁夏、*和其他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内,全国近20个省份已经出台了普通高中学生人均经费分配标准。其他地区要根据需要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学生人均经费分配制度。
三是合理确定学费标准。根据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要求,确定学费标准,严格学费标准调整程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第四,有效化解学校债务。各地要制定普通高中债务偿还计划。2014年底前发生的已纳入现有地方*债务清算筛选结果的,按照地方*债务管理政策进行偿还。
6.问:许多地区率先普及高中教育。这些地区在下一步的推广中还需要做什么?
答:从普及程度来看,许多地区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的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90%以上,但这些地区的高中教育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巩固普及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例如,在一些地方,普通高中大班比例高,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资助机制不完善,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这些地区要按照“攻坚计划”的总体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地问题,在财力可持续的条件下,普及高等学校教育。
7.问: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普及过程中如何加强中等职业教育?
答:普及高中教育,要协调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坚持两轮驱动、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协调发展。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一般岗位比例严重失衡。要普及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放在重要位置。为此,系统设计了"攻坚计划",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并具体提出: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巩固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第二,要协调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入学率,使普通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大致相当。第三,要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加强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从而实现就业能力和深造的基础。第四,要重点在职业教育比重低的地区拓展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8.问:在普及过程中,如何保证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够负担得起学费?
答: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接受高中教育是实现普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务院非常关心贫困家庭的学生。近年来,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经费制度。在此基础上,“关键计划”特别强调改善帮助贫困学生的政策,防止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一是继续实施国家对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自2010年以来,国家为有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家庭的学生建立了经济援助制度。每个学生每年得到1500元的补贴。到2015年,这一标准将提高到2000元,西部地区的补贴将分别达到20%和30%。二是逐步分类推广中等职业教育,免收学杂费,提高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补助标准。三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如普通高中的档案卡。第四,积极推进对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免费教育。
9.问:我们如何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
答:“强化计划”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修身养性”的原则,促进学校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高中教育的适宜性和吸引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成功奠定基础。
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建设,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二是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加强对学生选课、继续学习和就业的指导。三是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依据毕业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充分发挥正确评价在育人中的导向作用。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时补充师资,特别是学科教师的短缺。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一体化工程,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二是着力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探索*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
10.问:我们如何确保“强化计划”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的实施?
答: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的落实,《优先规划》在落实*职责、明确部门分工、加强监督和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要求各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省、市、县的责任,完善政策措施。二是明确各地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努力形成劳动力。三是加强监督和评估,重点是建立问责、评估和接受、动态监测和审查机制,层层传递压力,调动各级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指导和检查,督促各地切实落实“攻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