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王大珩:开创新中国光学事业的“追光者”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16:56:53
...

王大珩:开创新中国光学事业的“追光者”

这是王大珩(左)和他的学生蒋筑英在做研究工作(数据照片)。新华社

1953年底,中国科学院仪器馆成立不到两年。在非常简陋的设备和设施下,一个年轻人和他的同事生产了新中国的第一批光学玻璃。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高精度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等光学仪器相继研制成功,从研究到设计、到材料、加工、生产、测试的一整套科研体系建立起来,一举填补了光学领域的许多空白。

他就是“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他亲自建造的中国科学院仪器馆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与机械工程研究所的前身。直到现在,王大珩精神仍然是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指示灯。

王大珩出生于1915年。1932年,17岁的王大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王大珩去英国留学。1948年,王大珩放弃国外优越的研究和生活条件回国。1951年,他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成立了一个仪器研究所。

他在技术光学和玻璃制造技术方面的海外学习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除了研制各种光学仪器外,王大珩还带领近千人的团队参加了“两弹一星”工程的各项光学研究任务,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大型靶场观测设备和中国第一台具有原子弹火球威力的高速摄影仪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1975年,中国第一颗可回收卫星成功发射。该项目对安装在卫星上的地球观测相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达到更高的分辨率,还能承受自动拍摄的振动。在外国技术*的背景下,王大珩和他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解决难题,终于如期完成了任务。当卫星带着拍摄信息返回地面时,中国人第一次成功地看到了清晰的卫星图像。

王大珩一生致力于发展祖国的光学事业。死前,他只有三个愿望:写“中国光学发展史”;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让更多人了解光学知识;审批光学术语并发布光学术语的正式版本。在病床上,他还坚持要起草一份关于光学术语审批的报告。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