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大校园水系整治工程阶段性完工 重现水景校园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17:24:21
...

北大校园水系整治工程阶段性完工 重现水景校园

新京报——北京大学校园水系统改造工程已经分阶段完成。许多湖泊都铺设了防渗层。未来,再生水将主要用于北大湖区,以解决因缺乏环境用水造成的湖底干涸问题。因此,北京大学预计将建立一个地下污水处理站,并在校园内示范引入再生水管道。

北大后湖年年干涸,没有水来弥补。

自2000年以来,为北京大学校园供水的万泉河基本处于干涸状态。供水仅在每年的“五一”和“十一”节日期间提供。未名湖只能靠地下水维持水面,而北京大学北面的后湖没有水可以补充,已经干涸多年。

此外,北京10多年的干旱,加上北大后湖底部大量沙壤土渗漏,导致龙润园、景春园、人文学院、洪湖、莲花池等湖泊连年干涸。后湖护岸已有100年未完全修复,大量崩塌和破坏,水生态失衡,杂草丛生,树木杂生。

人工湿地净化再生水

2013年,“北大盐源景观与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方案开始逐步实施,其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北大部分湖底防渗和护岸整治。水系统连接循环和水质保证;污水处理和回用;雨水利用等四个部分。

北京水利科技学院副总工程师、总体规划设计者黄炳斌表示:“本项目主要是连接北京大学的水系统,循环利用,保证水质。以再生水为主要水源,利用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再生水,然后连通水系统,实现各湖泊的互联互通。利用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清洁用水;建设透水路面、雨水管道和雨水收集池,利用雨水资源,建设绿色海绵校园,水资源循环利用、水系统连通和水质生态净化的有机结合,促进校园水系统微循环,恢复历史名校风貌。”

未名湖渗漏不严重不穿“衣服”

黄炳斌表示,在北大水系改造工程中,只有后湖铺设了防渗层,而北大最著名的未名湖却没有,因为未名湖的底部由于土质等原因没有严重渗漏。

另据了解,为了在水系统改造项目中循环水系统,安装了两个大流量微提升叶轮,其作用类似于泵,以移动整个水系统中的水流。

到目前为止,湖底防渗和护岸改造工程已经顺利完成。北大后湖区将摆脱十多年的干涸,北大龙润园、景春园、人文学院、红湖、莲花池将重现水景。

■对话

“防渗不是防渗,以免影响生态”

新京报:为什么要在北大后湖底部铺设防渗层?这会影响北京大学原有的生态系统吗?

黄炳斌:如果不采取措施,从现有的水资源来看,北大后湖很难改变干涸的现状。如果没有水,就没有水生态。现在有一个防渗层。水可以下降并达到生态平衡。

然而,不可能铺设防渗层来完全防止水下渗漏,因为类似“圆明园防渗”事件的影响应该避免。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减少生态渗透”的专利技术,得到了老师、学生和学校的高度认可。

北京新闻:中水的使用会影响北京大学的环境吗?

黄炳斌:为了净化水质,我们在湖区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并建立了循环净化站。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再生水;通过水系统的通信,可以实现所有湖泊的互联互通。每天建造26000立方米的推流器,每七天循环一次北京大学的整个水系统,可以防止在大水面上形成水华...古人说:“流水不腐”。让水循环也能对改善水质起到一定的作用。

新京报:普通污水处理站会有一定的臭气排放。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像曝气这样的常规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气味影响校园呢?

黄炳斌:拟建的污水处理站将设置气体收集系统处理臭气,避免影响周围环境。同时,污水处理站位于北京大学校园的西北角,尽量避免影响校园环境。

北京消息:成泽花园和卫星园湖区仍处于干旱状态。下一步是否会纳入北京大学的整个中水系统?

黄秉斌:这是可能的,但这主要取决于再生水是否足够。

■泄露秘密

亮点1:“减渗衣”的湖面每天下降2厘米。

自2000年以来,“水源”万泉河基本处于干涸状态,北京大学校园后湖区处于无水可补状态。此外,湖底是沙壤土,大量渗漏,全年都处于干燥状态。

本工程在已经干涸10多年的后湖底部铺设了防渗层。减渗层采用湖底原土,掺入一些矿物质后混合压实。

"几天前本可以排干的湖水现在正以每天两厘米的速度下降。"北京水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黄炳斌说。

亮点2:雨水管网680米管道输送雨水

在这个项目中,北京大学建立了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地面标高低点分别用于收集和再利用雨水,铺设3000平方米透水砖和680米雨水管道。

记者注意到,雨水收集管道从北京大学东门向南向西延伸,向西到达未名湖,向南接近北京大学南墙。另一条雨水管道位于北京大学西侧,与颐和园路平行。北京大学西面的成泽花园和维秀花园湖区也修建了雨水管道。

受水资源的限制,本项目仅考虑恢复未名湖周边水系的生态环境,可利用再生水,而仍处于干旱状态的成泽花园和维秀花园湖泊只能依靠雨水收集“补给水”。

此外,预计北京大学校园内将建10多个蓄水池,雨水收集能力为1200立方米。

亮点3:人工湿地隐藏池底过滤水质

黄炳斌表示,北京大学预计将在该校修建一座地下污水处理站。根据景观水系统需水量与污水收集量的平衡计算,污水处理规模为每天2500立方米。

“我们还在考虑将中水管道引入北京大学校园,让清河中水厂产生的中水进入北京大学,让北京大学的景观水形成双水源。然而,目前中水的使用相对紧张,能否稳定地供应给北京大学仍有待论证。”

除了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再生水。

北京大学西侧的荷塘预计将被改造成一个景观隐形的人工湿地。

“一般来说,净化水的人工湿地主要使用芦苇和其他植物来净化水。然而,如果在荷塘里种植大量的芦苇,这里原有的景观将会改变。因此,我们采用“隐形”人工湿地,即在荷塘底部建造过滤层,有效过滤水质,从而保持原有的荷塘景观,净化水质。”黄秉斌说道。

本期由《新京报》记者饶君采写(原标题:北大后湖区穿着“防渗服”再现水景校园水系统的联系和循环,通过污水和雨水的收集、处理和循环利用为湖区补水;中水管道进入校园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