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雪龙探极”2017年创多项第一 我国向极地强国坚实迈进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20:50:34
...

新华社长春10月26日报道:“雪龙探索极地”在2017年创下第一。中国坚定地迈向成为一个极地大国

新华社记者刘石平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北极和南极都超越了自己,为全球考察船向南航行并首次穿越北极*海峡和西北海峡设定了最高纬度。“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首次降落在南极冰盖的最高点,中国研究团队在北冰洋进行了首次探索……2017年,“雪龙探索极”创下了中国极地研究史上的第一。

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极地强国迈出坚实的步伐。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贾26日在2017中国极地科学学术会议上表示,国家海洋局将升级现有极地考察站,建设新的极地考察站,推进极地考察船建设,加快布局管理、业务、科研、团队和全球治理五大体系建设。

“雪龙探险”创多重第一综合实力达到国际中等以上水平

2017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会议主席、中国极地研究所所长杨惠根表示,中国极地工作在2017年成功实施了第33次南极考察和第8次北极考察,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进展。

在南极考察中,“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首次降落在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实现了商业飞行,并在南极完成了30万平方公里的地球物理调查。雪龙船抵达南纬78° 41.975 '的海域,创下科研船航行南纬的世界纪录。昆仑站圆顶A深冰芯钻探总进度超过800米,可以重建过去12万年的高分辨率气候和环境记录。成功完成罗斯海新南极研究站的选址。

在北极探测方面,中国首次进行环北冰洋探测,并在北极地区进行多波束海底地形测量,开辟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新领域。穿越北极*航道和北极西北航道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次开展北极业务观察任务,对北极航道环境、北极生态环境和北极污染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填补了中国在拉布拉多海和巴芬湾调查的空白。

在调查能力建设方面,中国新的极地破冰船“龙雪2号”已进入持续建设阶段,预计将于2019年完工并下水。台山站建设项目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进行极地工作,综合实力已达到国际中等以上水平贾说道。

探索极地*区域通信12个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

中国极地科学年会是我国极地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今年的中国极地科学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主题是探索极地*地区,来自66个机构的4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上,专家们将交流12个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包括极地海洋和海冰、极地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冰芯科学和极地工程、极地大气和空间物理。

年会将展示南极冰盖过程和气候变化、极地海洋环境特征和变化、海洋沉积物记录和指示、极光和电离层特征和变化、极地生态系统和资源特征、极地遥感和大地测量技术、极地环境监测技术以及中国的极地战略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杨惠根说。

建设新的南极和北极勘探站,加快五大布局体系建设

贾表示,国家海洋局今后将加快极地工作五大体系建设,包括布局管理、业务、科研、团队和全球治理。

在管理*方面,在国家现有极地战略规划框架下,加快现有管理*升级,加快南极立法出台,完善极地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管理制度,协调*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协会等组织开展极地活动。

在业务系统方面,将实施“雪龙探索”重大项目,探索形成以部门分工和协调发展为重点的业务和科研模式,尽快建设国家南北极观测(监测)网。升级现有南极和北极探测站,建设新的南极和北极探测站,推进极地探测船建设,初步建立极地数据平台和国家海洋大数据极地分中心,为经济发达的南极和北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在科研体系方面,建立和完善极地科技咨询机制,积极创建极地高水平实验室,开展极地科技国际前沿领域研究,确定5-10个重点科学领域,解决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极地重大科技关键问题,支持和引领国家极地业务体系发展方向。

在人才队伍体系中,要突出以职业化、稳定化为重点的专业队伍建设方向,努力建设专业化、科学化、专业化的队伍。实现极地野外作业的“任务型”管理和“物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在全球治理支撑体系方面,我们将加强智库建设,依托特殊业务项目,选择南极特殊区域,推广北极航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极地治理,为极地治理提供中国的解决方案和智慧。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