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母婴知识

为什么新生儿会患上脑溢血?

科普小知识2021-10-03 02:17:58
...

谈到脑出血,许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中年疾病。事实上,不一定。新生儿出血性疾病(HDN)是新生儿特有的疾病,通常累及大脑。那么,为什么新生儿会患上这种疾病呢?这从人体的凝固机制开始。

人类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电解质和血浆蛋白。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如果出血发生在人体的某个部位,首先,受损部位和附近的血管会收缩以减少局部血流量。随后,少量血小板粘附在受损部位,同时释放信号,这就“召唤”更多血小板聚集在这里。血小板经历不可逆的变化,形成抗血栓形成和阻塞血管缺陷。这个过程称为第一阶段止血。

为什么新生儿会患上脑溢血?

新生的

第一阶段的止血并不完善,因此接下来需要凝血系统的辅助。血液凝固的本质是一系列酶促反应,需要血浆中各种凝固因子的参与。目前,已知有14种凝血因子。根据作用机理,这些凝血因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维生素K依赖性的,另一类是非维生素K依赖性的。以凝血酶原为例。一方面,它可以被激活成凝血酶,凝血酶将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织成一张网,网可以捕获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部分,形成血凝块,完成凝血过程。另一方面,它可以激活血小板、预加速因子、血浆凝血活酶前体等。通过正反馈加速凝固过程。

可见,凝血酶原是人类凝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幸运或不幸的是,凝血酶原是维生素K依赖的。只有在维生素K的参与下,肝细胞才能合成凝血酶原。幸运的是,维生素K可以由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合成,而且几乎没有缺乏的可能。据说这是不幸的,因为当新生儿出生时,肠道通常没有细菌,或者由于广谱抗生素对正常肠道菌群的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受阻。此外,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很低,容易造成微生物缺钾,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根据发病时间,新生儿出血可分为早发型(出生后24小时内)、经典型(出生后第2-5天发病)和晚发型(出生后第3个月发病)。晚发型常见于新生儿,如纯母乳喂养、慢性腹泻、肝胆疾病,并且几乎都有颅内出血。同时,新生儿的囟门未闭合,额骨的正中缝线未愈合,额窦未发育,颅腔有较大的缓冲空间。因此,一旦发生脑出血,其临床症状并不像成人那样明显,这很容易延误治疗机会。此外,家庭成员通常不愿意接受积极的手术,大多数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因此,总死亡率很高(18%~50%)。即使他们幸存下来,他们也经常遭受精神系统后遗症,如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偏瘫、听力和视力障碍等。

自1961年以来,美国医师学会建议婴儿出生时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K。从那以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一些人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盲目地赞美“自然”,拒绝给婴儿注射维生素K,甚至有传言称注射维生素K会导致白血病。结果,这种疾病又出现了。

因此,每个准爸爸妈妈都必须听取专业人士对怀孕、分娩和围产期护理的意见,不要相信网上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