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外伤后“漏气”,警惕张力性气颅的危害!
概念
颅内积气是指气体从外部进入大脑,积聚在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脑实质、脑室或脑池。
病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颅内积气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并且有多种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颅脑损伤和手术(如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和脑室腹腔分流),其次是颅内肿瘤和感染。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颅内积气的发生率为0.77%。颅脑损伤占81%,钻孔引流后慢性硬膜下血肿占13%,颅内肿瘤占1.5%。
临床特征
临床上,大多数颅内积气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但3.9%-9.7%的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因颅内积气而加重。应特别注意的是,颅内积气可发展为紧张性气颅,导致颅内压升高和脑组织受压等症状。紧张性气颅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作为神经外科急症,通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因此,以下重点介绍张力性气颅的特点。
总结
紧张性气颅可为急性发作(颅脑损伤或手术后72小时内)或延迟发作(超过72小时)。然而,迟发性张力性气颅的发生率非常低。目前,只报告了几起案件。回顾20年来迟发性张力性气颅的病例,发现筛窦骨折和额窦内板骨折是其常见原因。紧张性气颅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脑脊液鼻漏、视力下降、嗜睡和昏迷,这些症状可导致患者死亡。
诊断
根据颅脑损伤、手术史、肿瘤和感染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头颅CT检查即可确诊。需要注意的是,迟发性张力性气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在必要时复查头部CT来进行的。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一方面应使用标准化量表(如GCS)定期评估患者损伤的变化,并对各种临床指标进行监测。另一方面,动态观察CT表现,例如,有文献报道,典型的“富士山”征的紧张性气颅可以在CT平片上看到。据认为,这是由于硬膜下积气形成的占位效应,脑组织被压缩和分离,导致纵裂扩大。此外,紧张性气颅可能没有典型的“富士山”征,并可能出现在头骨的任何部分。
头部CT检查显示张力性气颅。箭头显示典型的“富士山”标志。圆圈显示了紧张性气颅、压迫脑组织和基底池消失的占位效应。
处理
在诊断为张力性气颅后,应尽快进行外科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紧急钻孔、排气减压、留置引流管持续减压。2)紧密缝合硬脑膜,进行颅底重建,以完全封闭渗漏。此外,防止脑脊液过度引流和医源性紧张性气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