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非典型“民科”郑晓廷:门外汉率一群恐龙攻占《科学》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0:37:15
...

非典型“民科”郑晓廷:门外汉率一群恐龙攻占《科学》

郑晓婷龙(修复图)天宇博物馆

非典型“民科”郑晓廷:门外汉率一群恐龙攻占《科学》

郑晓婷正在翻看他的手稿

他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的馆长,被《科学》杂志称为“恐龙之王”。

他作为第一作者在3天内在*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发表论文。

为了感谢他对收集动物化石标本的贡献,学术界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与始祖鸟相关的重要物种“郑晓婷龙”。

与这一系列成就相比,这是一份与科学无关的简历。他叫郑晓婷,59岁,初中辍学,当过锅炉工人、针织厂长、金矿经理。

这个带有浓重山东口音的非典型“民间题材”不会打字,也不会说英语,但他的经历被网民们称为“自然科学史上最鼓舞人心的故事”。

天宇的收藏可以写几百篇论文,它的宝藏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开发。

在山东省平邑县,郑晓婷在这个距离孔子出生地大约一小时车程的小镇上建立了天宇博物馆。在这座看起来像人民大会堂的宏伟建筑中,总共收集了390,000个古生物和矿物标本。

踩着大理石台阶走进大厅,面对的是一具10多米高的恐龙骨骼模型。事实上,这里总共收集了1106个恐龙化石标本,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此外,原始鸟类的收藏达到2328件。

博物馆的展览面积为28000平方米。在28个展厅里,各种恐龙、鸟类和矿物化石被分成不同的类别。这种展示方式在视觉上非常引人注目:通常在一个空荡荡的展厅里,同时展示大量同一物种的化石或同一时代的大量不同物种的化石。记者看到,在一个展厅里,数以万计的贵州龙化石密集排列,令参观者欢呼雀跃。

郑晓婷承认,这个巨大恐龙王国的创建利用了他的“地位”。他曾是平邑县桂家庄金矿的国有经理。“当时,*鼓励企业用利润投资,而其他企业投资房地产什么的。我只是想建一个博物馆。”他回忆说,在县*的支持下,他花了3.6亿元用于博物馆的建设和收藏。

2004年博物馆开放时,他把它命名为“天宇”。“它意味着宇宙。我想知道宇宙中发生了什么。”他微笑着向记者解释。

说到这个“恐龙王”,最早的收藏是在1996年。一天,喜欢各种矿石和奇石的郑晓婷像往常一样去了奇石市场。突然,他在街摊上看到一块非常特别的石头,“一块化石”。他花了50元钱买了一只看起来像模型的“小乌龟”。但没过多久,他又去了市场,看到了几块一模一样的小海龟化石。直到那时,他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然而,正是因为这个假化石激发了郑晓婷对化石和古生物学的兴趣。

现在,郑晓婷一开始收集的化石都被放入了博物馆,其中包括从一个摊位上花5元钱买到的昆虫化石,以及“质量好”和“稀有”的恐龙标本。

这些化石,都是郑晓婷拿着放大镜,一遍又一遍地发现的。那时,他没有显微镜。他看不清楚细节,所以他给化石拍了照片并扩大了研究范围。这些年来,他积累了成千上万的化石照片,收集到相册中,并摆满了几个书架。

当博物馆刚建成时,郑晓婷甚至不知道中国有专门研究古生物学的机构。直到天宇博物馆建成,他才在电视上看到新闻,知道了“北方古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方古生物学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他急忙邀请这些机构的学者参观天宇博物馆。

如今,这两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已经成为天宇博物馆的常客。北方古书院院长周忠和评论说,天宇的藏书可以写几百篇论文,其宝藏可能需要北方古书院的科学家多年才能开发。

因为他不会打字,手稿中的每个字都用笔写在横信纸上,然后由别人输入电脑。

从一个业余古生物学家到今天的“恐龙王”,郑晓婷无疑是一个接一个地跨过了门槛。

“我从小就想知道人们从哪里来。有人说人是猿,所以猿可以改变过去的人。为什么猿类现在不改变人类呢?”

他在2007年出版的第一本书《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序言中,用白纸黑字写下了这句非常直白的话。

“专门研究古生物学的学者不敢写这么大的命题,也就是说,我当时并不理解这个命题,一提出来就讨论了生命的起源。”说到这,郑晓婷笑着拿自己开玩笑,“那时候太幼稚了。”

有了这本书,郑晓婷“挑战达尔文”的想法在全县范围内传播开来,这本书现在似乎“犯了很多错误”。当时,没有人重视郑晓婷的古生物学研究。当县领导看到他时,他们会开玩笑地问,“你的研究进展如何?”进化被推翻了吗?"

现在,郑晓婷已经出版了3部专著。因为他不会打字,手稿中的每个字都用笔写在横信纸上,然后由别人输入电脑。记者们看到手稿仍然堆在仓库里一米多高的纸箱里,到处都是潦草的字迹和修改的痕迹。

副馆长老殷和郑的助手大卫都为郑主任打字。甚至不知道空格键是干什么用的郑晓婷说,他桌上的电脑键盘被推得很远,上网完全依靠鼠标和触摸屏。助手帮他保存了想看的网页,郑晓婷一个接一个地打开了。

还有一位地质翻译小张,他负责为“不懂英文单词”的郑导演翻译英文资料。根据郑晓婷的要求,所有已发表的古生物学论文,特别是关于古鸟类和有羽毛恐龙的论文,都应该上交。

为了写第二部专著《鸟的起源》,郑晓婷买了各种各样的家禽,如鸡、鸭、鸽子等,在家里做解剖,研究鸟骨。在此期间,他解剖了数百只鸟。虽然他的妻子不太同意郑晓婷的爱好,但她也帮他用碱煮骨头。

这些骨头现在藏在他办公室后面的储藏室里。更完整的被单独留下,而分散的和破碎的被堆在一个盒子里。郑晓婷可以很容易地从里面拧出一块来,说:“这是一只鸽子的胸骨...这是一个鸭子的头骨……”

在他的办公室里,一只展翅飞翔的秃鹫骨架标本正对着他的桌子,这也是郑晓婷自己解剖的。

这只秃鹰在附近的一家动物园因年老而死亡,并被埋葬了十多天。郑晓婷让几个助手做了一次特殊的旅行,挖了将近两米,然后把秃鹫从土里挖出来,用矿上的踏板车把它拖回博物馆。一只长颈鹿被埋葬了40多天。

那时,是三伏天。郑晓婷穿着背心,身上有股臭味。在博物馆主楼后面的空地上,他逐一研究了秃鹫的骨骼结构。他的背心被汗水湿透了。

在著名古生物学家徐星看来,郑晓婷从喜欢化石到解剖鸟类的过程与19世纪古生物学启蒙运动中的博物学家非常相似。“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足够的财力来收集化石。他们可以让许多动物练习解剖学,并逐渐形成这一学科。”徐星说道。

有更多的人比我有钱,有更多的人花的钱比我收集的多。你为什么没看到他们想出了什么?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公民科学部”已经在《科学》、《自然》、《美国科学院院刊》、《英国皇家期刊B》和《鸟类学研究》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了10多项研究成果。几年前,他还被山东临沂大学聘为教授和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

不仅如此,2011年,古生物学家徐星还将天宇博物馆收藏的羽毛恐龙标本命名为“郑龙”。在动物学中,特定的名称和属名都给予同一个人荣誉是极其罕见的。学术界认为始祖鸟不是鸟,而是恐龙,“郑晓婷龙”的出现成为改变始祖鸟地位的“最后一根稻草”。

记者在天宇博物馆的恐龙展厅里看到了与馆长同名的恐龙化石。它的后腿拖着长长的飞羽,呈现出典型的四翼状态,这非常惊人。

从《公民科学》到教授和导演,郑晓婷似乎完成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转折,但疑问的声音从未平息。

有人说,郑晓婷的成就源于他的财富,“古生物学产业真的需要有钱人才能负担得起。”

“比我有钱的人越来越多,花钱比我多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什么他们什么都没想出来?”郑晓婷没有把这个问题当回事。"我只是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

有些人还质疑,因为郑晓婷是策展人,与他人合作的文章会把他放在首位。对此,郑晓婷表示,比如,天宇自然博物馆拥有的孔夫子鸟化石比世界其他地方的总和还要多。2010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这种鸟的主要飞行羽毛轴太细,无法有效飞行。然而,他发现在他的博物馆里有几个保存完好的标本显示羽毛轴的厚度是原来的两倍。郑在《科学》杂志上回应说,这种鸟不能连续飞行的观点需要进一步评估。

“我有我的原则,只有当主要项目是我设计的文章时,我才是第一作者。”郑晓婷说道。

今年3月以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已经正式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收集无法证明其合法来源的化石都是违法的。有媒体评论,这意味着不会有像天宇这样的第二个博物馆。这也意味着,在这个地质时代,任何想成为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者都不能绕过天宇。

郑晓婷告诉记者,通过门票和小矿石,博物馆目前基本可以维持运营。但是自2009年以来,再也没有收集到更多的标本。

"原因很简单——我已经没钱了。"郑晓婷张开双臂,手掌向上,笑着说道。

在郑晓婷的手机桌面上,他的小孙子天真地笑了。当谈到他7岁的孙子时,郑晓婷的表情软化了。然而,当他想起他为孙子买的恐龙玩具不受欢迎时,他不禁感到有点恼火:“他不喜欢恐龙,他只喜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