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气候专家认为我国“南涝北旱”格局发生改变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0:38:07
...

气候专家认为我国“南涝北旱”格局发生改变

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增加。CFP供应图

气候专家认为我国“南涝北旱”格局发生改变

青海湖的面积多年来不断增加。气象学家认为,周边地区出现了更多的降水,这使得青海湖变得更大。

核心提示

许多人认为,近年来,华北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得到了最新的气候统计和研究的证实。

11月14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中国降水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夏季雨带位置北移,持续近30年的“南涝北旱”格局初步呈现出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近年来中国北方的年降水量显著增加,过去10年中有8年比正常年份多。今年西北地区的夏季降雨量也显著增加,平均降雨量比当年同期高出25.7%,为198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北京今年的降雨量是过去18年来最高的,远远超过了过去30年的平均水平,并且有在2008年后转为多雨的趋势。

天津今年的降水量比去年同期多59%,过去10年中有7年的降水量比今年多。

河北省今年的降水量比当年同期多26%,过去5年中有4年的降水量比当年多(截至11月5日的数据)

近年来,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趋势有可能发生变化。

今年以来,截至11月5日,北京的降水量为738.9毫米,是近18年来的最高值,大大超过了平均年(近30年)降水量(533.9毫米)。这是北京连续第二年获得比往常更多的降水。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说,北京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经历了一个多雨期,80年代以后进入了一个持续低雨期。然而,在2008年之后,有一种向多雨方向转变的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研究员宋连春指出,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北京,而且发生在整个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

宋连春说,从1951年以来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来看,华北地区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每10年下降14.5毫米。然而,近年来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显著增加。从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中,只有2年的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少,其余8年的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多。

今年1月1日至11月5日,华北地区平均降雨量为557毫米,比当年同期多7.9%,超过年降雨量(525.3毫米)。

气象统计显示,今年夏季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陕西、*)降水量也明显增加,平均降水量为150.1毫米,比全年同期增加25.7%,为1980年以来最长,1951年以来第四次。

作为国家防灾减灾“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国重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重大气象灾害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宋连春表示,华北西部和西北东部地区出现了向降水偏多的趋势,华北干旱趋势确实有可能在部分地区率先出现。

中国东部的夏季雨带向北移动,而中国南部的降水趋于减少。

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北方的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但南方的降雨量已开始呈下降趋势:

2003年以后,中国南方的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五年来,少年降水显著(2003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一般比当年同期少10%-20%。2003年以后,除2010年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明显少于8年同期,一般比当年同期少1%-15%。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说,自1998年洪水以来,长江流域没有发生过洪水。近年来,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夏季雨区的位置向北转移。从今年夏天的情况来看,雨带主要在华北和东北偏南。

宋连春认为,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准20年振荡周期。换句话说,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量存在周期性变化,降水格局大约每20-30年变化一次。

专家表示,这种周期性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当东亚夏季风强烈时,中国的雨带位于北方。当季风微弱时,中国的雨带位于南方。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和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年代际与年代际比较,每10年为一个年代际)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华北干旱少雨和长江中下游洪涝的主要原因。

至于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后减弱的原因,一系列研究将其归因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十年间厄尔尼诺现象。它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导致水汽输送大部分到达长江流域,从而导致长江流域降水量显著增加,华北降水显著减少。

宋连春说,最近的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亚夏季风呈现出恢复和增强的特点。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增强,中国东部的夏雨带向北移动。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认为,北京“7·21”暴雨与东亚夏季风增强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季风把大量的水汽从南向北输送,北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暴雨。

气候变化模拟显示,东亚夏季风强度正在增强。华北夏季降水可能继续增加

未来华北地区的降水量可能会继续增加吗?

一些研究表明,北太平洋振荡(北半球大气中一个显著的低频振荡,南北方向有一个跷跷板)可能进入一个负相周期(北太平洋振荡指数通常用代表夏威夷的高压区和代表阿留申群岛的低压区之间的海平面压力差来表示,负相是一个负指数)。根据北太平洋涛动的负势,未来20年华北地区的降水量可能会增加。

此外,气候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将随着本世纪大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浓度的不断增加而显著增加。中国东部夏季雨带可能向北年代际移动,即华北夏季降水可能增加。然而,气象学家也表示,如果气温继续上升,这种转变可能会被推迟或阻止。

宋连春说,年代际尺度的旱涝预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由于理论理解和观测数据的局限性,上述预测意见包含许多不确定性。

然而,一些专家认为,近年来持续的暴雨表明,华北地区已经开始回归到一个暴雨期,并将在2020年左右进入一个降水高峰期。

专家建议,朝鲜应注意防止强降水,并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矿业和其他行业影响的研究。

几位气象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我国北部地区长期干旱少雨,未来可能面临更严重的降水威胁。应采取预防措施加强预防,进一步提高对防洪救灾形势的认识,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能力。

宋连春说,由于北部一些地区的暴雨,河流、水库和湖泊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一些地区可能会发生洪水。因此,有必要加强雨洪控制和蓄水设施的建设。同时,还应注意防止暴雨和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如滑坡和泥石流。

然而,城市短期暴雨可能导致城市内涝。虽然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管道覆盖率很高,但管网布局不合理、排水标准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排水效果不理想。宋连春说,提高城市排水设计标准,改造排水系统势在必行。

宋连春还建议,公众应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防灾避险技能,重视媒体发布的预报和预警信息,确保面对突发气象灾害时,能够自救互救。

罗勇认为,华北地区长期干旱少雨,加上目前降水向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变化,可能会对农业种植、矿产开发和加工等产生一定影响。在密切监测华北地区气候变化并进行滚动预测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原标题:降水在北方增加,在南方减少。气候专家认为“南涝北旱”的格局已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