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丁石孙访谈录》:讲述不一样的科学家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3:04:45
...

《丁石孙访谈录》:讲述不一样的科学家

季羡林在北大百年校庆上说:北大历史上有两位校长值得纪念,一位是蔡元培,另一位是丁。

■钱永红

最近,他收到了好友郭金海的新书《有话要说——丁访谈录》(以下简称《访谈录》)以及他与袁向东的合作。《访谈》较为完整地叙述了建国初期大学毕业的丁的社会变迁和人生沉浮。袁向东与郭金海、丁的访谈始于2009年。丁在简短的序言中说:“两年来,他们对我进行了系统的采访...许多事情没有被清楚地记住,有些可能记不清。所谓的“真实”只是一种理想。然而,在口头表达过程中,我尽量避免个人好恶,尽量做到客观。我认为这次采访对我来说是对过去的回忆,也能让感兴趣的人对我的生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以前,我对丁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北京大学的数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来从政。2004年12月12日,我去天津参加陈省身先生的追悼会。我亲眼看到坐在轮椅上的丁在进入吊唁大厅时坚持不让别人搀扶。他艰难地离开轮椅,一步一步向前移动,向陈省身鞠躬道别。这一幕非常感人!丁请病假,以表达他对的悲痛。

粗略地阅读一下《采访记录》就会引起人们的钦佩。丁的确是个好学生,教授,校长,官员。幸运的是,他努力学习,在学术上力求完美,在学校事务和政治上追求真理。

1944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电机工程系。一年后,由于害怕画画,他转向了数学。他的数学老师教授回忆道:“丁很擅长他的课,但是他很安静。他和我的侄女杜荣荣、蔡元培的女儿和一位顾佛女在同一个班。他们经常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并邀请我参加。”1947年5月,丁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最终被大同学校开除。1948年,他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成为清华大学教授如、段学富、闵四河和华的学生。他真的走上了数学的道路。他于1950年毕业,留在学校教书。1952年,该系转到北京大学数学与力学系。他于1981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并于1984年当选为北京大学校长。

他是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从事代数和代数数论的教学和研究,对数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提出了程序自动化的研究课题,是中国代数数论研究的倡导者之一。他说:“在数学上,对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来说,重要的不是公式,不是定理,而是方法。”早在1956年,丁就提出了对数学思想发展的研究,认为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天的数学,从而指明未来数学发展的方向”。

1982年底,丁到哈佛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回国后,他专注于研究椭圆曲线的算术理论,而不是为了促进中国数学的进步而写论文。哈佛大学数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格里菲斯说:“丁教授与其他访问学者有很大不同。”

在大同读书时,丁只想读完高中数学,成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40多年后,我从未想过要当一名官员,但意外地被提升为校长。在总统的职位上,他包罗万象,驾轻就熟。他掌握了食堂改革,提升了管理科学中心,并创办了北京大学。我们已经看到了他杰出的领导才能。处理学生事务时,他冷静而坦率。他认为年轻人容易冲动和傲慢,想做一些伟大的事情。这不是一件坏事。只有当你有冲动时,你才能取得进步。难怪季羡林在北大百年校庆上说:北大历史上有两位校长值得纪念,一位是蔡元培,一位是丁。

1996年,丁当选为*委员会主席,随后又连任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带着相当犹豫的态度进入政坛,“准备好上下、左右、前后战斗。”他不习惯花言巧语,嘲笑自己是NLD,“没有学会”。然而,他的诚实、优雅和平易近人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热烈掌声。

《采访录》收录了丁1999年的一篇题为《北京大学精神》的文章,使读者对《北京大学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丁在文章中指出:“我到北京大学后,从一些高级学者的学术风格,从同事们的行为准则,从每个人的言论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和开放,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北京大学精神的存在。”他认为“科学与*”、“求同存异”都是“北京大学的精神”,但最重要的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发展。1913年,中国现代大学最早的数学系诞生在北京大学。历经冯祖训、、段学复、程敏德、丁、蒋伯举、田刚等几代代数学者,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数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阵地,为北京大学增光添彩,弘扬了北京大学精神。

采访中还透露了丁65岁生日时写下的遗愿,安排他的葬礼,不留骨灰,回归自然。第三条还写道:“也许我死后会有一些现金。请把我的那一份(依法)捐给北京大学数学系。如何使用它取决于数学系。我对数学有感觉。”现在丁已经86岁了,我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

《有话要说——丁访谈》,袁向东、郭金海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中国科学新闻》(书评,第15版,2013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