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科院召开发布会通报A类先导专项实施进展情况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4:43:30
...

6月8日,中国科学院于2017年第二季度在北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向中国科学院通报科技战略试验项目(A类)的实施进展。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和部分甲级试点单位的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重大任务局局长王跃超表示,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计划。其任务之一是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战略性试点科技项目。试点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内外部优势,联合实施的一项重大跨学科、跨学科科技任务。它致力于突破推动技术创新和推动工业革命的前沿科学问题。在改善健康、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上取得突破,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突破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高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变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服务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始成果,在未来占据科技制高点,形成集群优势。

王跃超表示,试点项目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试点项目的重点是突破战略性高技术和重大公益性核心科技问题,促进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乙类试点项目着眼于新科技革命的可能方向和快速发展的新兴、交叉、前沿方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在未来占据科技制高点,形成集群优势。自2011年1月以来,在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始终坚持“顶层设计、精心组织、成熟先行、启动先行”的原则。经过1000多名科技和管理专家的精心策划、深入讨论和评估,先后启动了38个试点项目,其中13个为甲级试点项目。

王跃超表示,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负责管理甲级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标准化。与此同时,它还注意将国家计划联系起来,促进合作创新,并推动科技*改革。通过战略性、先导性科研的协同发展,探索和创新重大科研项目的管理*和机制,形成了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在不同阶段产生了一批具有明显标志的重大成果。

特殊实施结果包括:

(一)以重大原创成果产出为目标,部署干细胞、空间科学、碳收支、分子育种、中微子等专项,力争重大科学发现,开拓新学科,提出重大创新理论,引领学科技术发展方向,创造性解决重大科技问题。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项目在构建全新的人工细胞类型、单倍体干细胞实现同性恋生殖、“体外”获得功能性精子、子宫内膜再生临床研究14个婴儿相继出生、脊髓损伤修复临床研究6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空间科学项目成功发射了暗物质卫星悟空、实用卫星10号和量子卫星墨子,并将很快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已经发射的卫星在轨道上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科学数据,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重大的科学成就将很快公布。中国科学院率先开发了从概念到工程的一系列科学卫星。预计科学成就将使中国进入空间科学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

为应对气候变化,碳预算认证及相关问题专门测量了中国能源利用碳排放参数和碳排放测量值,评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固存现状和潜力,获得了碳预算认证的科学数据库,并支持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在中国角成功举办了一场会外活动和一场特别展览。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系统育种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如水稻的特殊耐冷机制、杂种优势遗传机制和对稻瘟病的广谱持久抗性分析,已相继发表在细胞、自然和科学杂志上。育成水稻初级模块新品系40个,省级审定品种4个,推广面积10万亩。模块化水稻新品种“中科902”有望解决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3000万亩水稻易倒伏、抗病性下降、稻米品质下降的瓶颈问题。

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是国际上第一个创建全新光电阴极、生产第一个国际20英寸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并建造生产线的项目。突破了高性能液体闪烁和40m中微子探测器设计制造等核心关键技术。国际合作继续加强,为精确的中微子测序奠定了基础。

(2)在重大战略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部署核能、信息、药物和海洋专项,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支持中国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优势,抢占对国家整体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制高点。

未来,先进的核裂变能源项目——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已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充分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完成了实验堆项目的初步设计,建成了TMSR无核研究设施,为中国率先建设钍基核能系统实验堆奠定了重要基础。未来,先进的核裂变能特种——加速器驱动的亚临界系统嬗变系统将突破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粒子杂散裂纹靶、亚临界反应堆、核能材料等一系列加速器驱动的亚临界系统关键技术。并部分领导国际研发。“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系统”(ADANES)的新概念最初被提出,为探索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奠定了基础。

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提出了新一代海洋网络与云协作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驱动的海洋云资源协同调度模式。它突破了专用计算芯片和深度可编程网络等关键技术。在重点领域和重要领域开展了海云安全、工业物联网等应用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支持的寒武纪处理器和思爱普工业4.0互联网制造解决方案被选为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包容性新药研发专项计划的核心是个性化新药研发和现有药物的个性化,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实现个性化用药。SM934专项计划的启动,对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了多项个性化新药研发和现有药物的个性化。进展顺利。

热带西太平洋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世界上最大的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东印度海底观测站网络已经专门建立,以实现深海海底浮标数据的实时传输。深海地形的分辨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的厘米级。自主开发的水下滑翔机、水下机器人等设备实现了海上试验应用。

(3)对于重大示范和改造项目,部署低品位煤、纳米煤、南海环境变化、智能钻井导向等专项,争取重大技术的推广、改造和应用,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形式,引领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或直接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的关键技术和示范工程突破了热解、燃烧、气化、合成、CO2利用等整个链条的核心关键技术。它们都已进入工业示范,许多设备已成功运行。该专项将有力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千亿社会投资。

变革性纳米工业制造技术专注于特殊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和应用。长电池寿命动力锂电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设世界第一条纳米绿色印版生产线;与沙特阿拉伯和中国石油合作从无氧甲烷生产烯烃;光催化水处理、印刷电路、3D打印、蓝光激光、体外诊断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

南海环境变化项目以南海重点海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南海地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以及海岛植被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南海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智能钻井技术装备体系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是针对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而展开的。从深层石油地质理论出发,突破6000米深度的智能钻井技术,实现“圆精度”——油气藏地质理论、“精度判定”——油气藏精确表征技术、“精度命中”——智能旋转钻井技术,支撑未来20年我国深层油气和地热能的勘探开发,为未来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和海外油气勘探提供核心技术和设备。

会上,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未来先进核裂变能源——ADS嬗变系统、面向中国感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三个试点项目的相关领导详细介绍了每个项目的背景、意义、主要亮点和后续发展规划。

新闻发布会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副局长赵燕主持。

阅读更多

中国科学院甲级试点项目运行六年:四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