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5日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的重大政策、项目和项目,突出强调了以下六个方面。
——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将保持在6.5%以上。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将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90万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率将显著提高。在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将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必须将其置于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必须深入实施。启动一批新的重大国家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技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我们将继续推进大众创业和创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加快质量动力和制造动力建设。到2020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将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投入研发资金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不仅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现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城镇常住人口的落户,完成约1亿人口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口就近向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登记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实施一批水利、农机和现代种业项目,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区域布局、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应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指导,形成以沿海和沿江经济带为主导的纵横向经济轴线带,培育一批辐射力和驱动力较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加强。高铁服务里程3万公里、覆盖率超过80%的主要城市将新建和改建约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服务里程,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促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保护在发展,发展在保护,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和18%,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04%。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将大大提高,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特别是在控制大气烟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好的天数比例超过80%。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建设一个蓝天、绿土、碧水的美丽中国。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新的发展体系。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改革开放。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设法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机制和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能力合作取得新突破。对外贸易由优变优,服务贸易比重大幅上升,从一个贸易大国变成了一个贸易强国。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构建高标准*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继续改善民生,让所有人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努力弥补基本生活保障的不足,稳步走向共同富裕。坚决赢得摆脱贫困的战斗。按照目前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脱贫。所有贫困县都被剥夺了解决地区整体贫困的权利。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建立和完善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项目,将劳动适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我们将在城镇创造5000多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改造城市棚户区2000万套住房。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预期寿命增加了一年。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中华文化传承等项目。我们不仅要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充实,还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