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诺减排:储能迎来“刚需”时代
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国相继做出了强有力的减排承诺。例如,一项前所未有的提案提出将碳排放强度降低65%,并承诺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需求中的比例提高到20%。
“这意味着到2030年,每个省将安装一个核反应堆,每个县将安装一个太阳能发电站,每个镇每三年安装一个风扇。”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司副司长柴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国际储能峰会”上指出。
为了实现低碳排放,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而储能技术是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支撑。
在这次峰会上,行业专家认为,储能正逐渐成为市场的“正当需求”。
能量储存变得困难
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将增加约2500亿千瓦小时的风能、太阳能、核能和其他接近零排放的发电能力,这接近于美国现有的总发电能力。
"中国的能源总量太大,我们必须走这条路."国务院参事吴宗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未来的电力系统将由可再生能源主导,光伏和风力发电的间歇性使得储能和监管成为一项重大挑战。
“中国的用电量是美国的3倍,挑战更大。因此,更有必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储能途径。”吴宗新指出。
今年,“十三五”、“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规划和计划都提出要加快储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柴认为,中国互联网加智能能源的发展战略对储能技术提出了必要的要求,能源互联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储能技术和电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表示,新一轮电力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能源汽车产量的不断增加,为储能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完善的基础。特别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1%增加到20%,而储能的作用更是不容置疑。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储能逐渐成为一种必然."张静说。
欢迎“小爆发”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气候目标是最强的。强大的目标背后是巨大的投资。中国气候变化问题特别代表谢振华指出,该领域的总投资约为41万亿元,每年增加1.6万亿元。
特别是在储能领域,投资也很强劲。
“今年头几个月,我们深切感受到储能行业正在进行大规模布局。”张静告诉记者,他过去认为一个3兆瓦的项目已经很大了,但现在往往超过10兆瓦,几十兆瓦,甚至几百兆瓦。
从全球角度来看,加州的1.325千兆瓦正在逐步实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也加入了储能市场。韩国和日本市场正在照常发展。尤其是,当韩国在2014年底提出一项500兆瓦的储能和调频计划时,国内许多业内人士都不敢相信。现在,韩国已经部署了近一半的产能。
在国内,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通过走访几家大型国内和合资制造商发现,今年计划的项目产能已超过600兆瓦。
“这个数字让我震惊。2016-2017年可能是储能市场的一个小爆发期。”张静的判断。
随着能源互联网市场的形成,目前用户侧的储能应用也在发展。电信基站、数据中心和交通领域的储能已经成为一种通用储能电源,在电网中起着调节作用。
"因此,我们对未来市场有很好的前景."张静说,“但我们是否能从市场中挖掘出真正的应用点,仍然需要一些‘艺术’。”
“补贴困难”在哪里
纵观中国储能市场的发展历程,张静认为前十年是技术验证,中间五年是示范应用。从今年到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结束的五年处于商业化的初级阶段。
然而,该行业一直在等待的储能补贴政策一直很困难。
中国电气科学研究院电气工程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已经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他指出了三个主要困难。首先,有许多储能技术。很难确定哪些技术已经成熟,哪些还有潜力。其次,储能应用在风电场平滑等许多方面的价值不容易量化。第三,电力市场价格不明确,难以补贴真正刺激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点。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所副所长蒋丽萍认为,储能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满足可靠性。然而,在当前的行政定价形势下,电力市场的价值是由电量来反映的。再多一次售电就能多赚一美分,而其他价值则无法体现。
未来,当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军时,保证可靠性的功能将被“分离”,将会有一个相应的市场来反映辅助服务的真正价值。能量储存将有巨大的潜力。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夏青长期以来一直研究定价机制,他也认为,要推动储能的发展,必须全面推进市场。只有在市场中找到定位和价值,储能行业才能蓬勃发展。
“中国的工业问题,七分是制度,三分是技术。如果电力市场不改革,整个中国的能源行业就不会谈论革命。”夏青说。
上一篇:火箭回收进入“后技术”时代
下一篇:我国北斗卫星导航进入米级定位时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