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技工作者与中外记者面对面:这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7:13:12
...

"我们已经赶上了科技创新的最佳时代!""中国的科学研究迎来了又一个春天!"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一次科技工作者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取消了发布会上的一张留言板,让来宾更靠近记者。新闻稿已经变成了故事和谈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日祥,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庆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东北大学教授王兆东,王,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会见了来自数十家中外媒体的记者,畅谈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感受和体会,表达了他们对科研的信心、最初的心和决心。

五位科学家中,不仅有从事基础研究的老院士,还有从事生产线成果转化的研究工作者、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医生、从事生物信息交叉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和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环境越来越好。科学研究人员应该抓住机遇,释放他们的梦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充满信心:创新环境越来越好,科技强国的梦想实现了。

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的研发投资持续增长,每年科技投资超过1万亿元。在科学技术领域发起了1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使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学研究活动。

王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我们已经赶上了好时光。不仅国家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而且研究环境也显著改善。研究人员有一个释放智慧和梦想的良好环境。”王说,以中国科学院为例,2014年中国科学院实施“率先”计划,打破科研院所界限,组建不同科研项目团队,集中发挥多学科优势开展重大创新活动,显著提高了不同团队的创新水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我们的团队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即使用计算机处理生命科学中的大数据,这需要跨学科合作。到目前为止,我们和合作团队已经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王兆东教授主要从事黑色及有色金属材料先进轧制技术的研究。他的“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及热轧带钢应用”等新技术已应用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30多条生产线,推动了我国钢铁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升级。甚至港珠澳跨海大桥的梁刚也是由他的团队开发的。王兆东说:“近年来,我深切感受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生产线转移的速度非常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大大提高。”

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的创新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逐渐在技术创新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一点上,王兆东有着深刻的体会:“我们的创新技术是应用到钢铁企业的。当企业获得利润并尝到甜头时,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科研经费。2012年之前,我们实验室每年的研究经费是1亿元,现在已经达到3亿元,其中80%来自企业,甚至国外的钢厂都来找我们合作,”

王兆东表示,今后,我们的团队将继续“撰写中国钢铁生产线论文”,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

基础研究的环境也逐渐改善。朱日祥院士长期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由他领导的“华北克拉通毁灭”获得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说:“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我们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非常受鼓舞。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的源泉。要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我们必须重视基础研究。现阶段,中国仍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国际标准的基础科学人才。”

“我们的大学也在鼓励科技人员最大限度地创新,以更宽容的态度容忍科研失败,并形成一个适合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罗庆明教授说。

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科技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在过去的20年里,蒋立新博士与牛津大学及其他机构合作,在中国组织并领导了10多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为中国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提供了第一手证据,并改写了数十项国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使全球更多的患者受益。

“作为临床医学研究人员,我们非常自豪。因为我们的研究关系到数百万人的生命和健康,所以我们必须记住,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更健康。”蒋立新说,令人欣慰的是,该国现已开始在心血管、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和其他疾病领域建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心血管疾病为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与全国500多家医院组成了心血管疾病合作研究网络。“我很高兴能参与这样一项重大的研究工作。作为一名临床医学研究者,最大的幸福是关注普通人的需求,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研究项目,为预防和控制各种人类疾病做出贡献。”

罗庆明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医学光子学”创新小组的负责人。他从事生物医学光子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已有20多年,这是一门介于信息光电子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罗庆明教授的团队在那一年建立的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MOST)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细的老鼠整个大脑神经元的三维连接图。这项研究被评为“2011年中国十大科学进步”。

“我们的研究成果主要在实验室里。在国家加快研究成果应用的背景下,我的团队也走出校门,在苏州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致力于脑连通图谱研究和脑疾病防控,培育和发展新产业,造福更多人。”罗庆明说:“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应该通过工业化、大规模化、标准化和高分辨率,率先建立世界上最好的大脑连接图。希望中国的“人才工程”能够尽快启动,依靠自主核心技术,在脑科学等新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记者袁)

阅读更多

五位科技工作者就科技创新与中外记者交流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