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未来地球计划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京闭幕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21:06:09
...

■本报记者冯

“中国未来地球计划”国际研讨会最近在北京闭幕。研讨会的主题是“从全球变化到未来的地球”。来自国内外的30多位顶尖科学家就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化进行了集思广益,并共同讨论了实现未来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亚洲问题”和“中国主导”成为本次会议的关键词。

“目前,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淡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等问题并存。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是地球承载能力的1.5倍,人类的生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中国在实现未来地球计划和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改变西方发展模式方面既是先锋,也是领导者。”国际科学技术联合会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说。

“社会发展应该把科学作为应对全球变化的一面镜子。一方面,科学家应该促进基础研究和社会应用的密切结合,同时,他们应该重视知识的普及,以便整个社会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全球变化的内涵。”国际科学技术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国雄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国际科技合作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发达国家的经验是一个机会。然而,平衡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是一项挑战。他呼吁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努力迎接挑战。

“未来,地球将承担90亿人发展的艰巨任务。所有国家的决策者、科学家和公民在这场战争中进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和艺术等各种学科的融合同样重要。未来地球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全球科技联盟,打破学科壁垒,重组现有的国际科研项目和资助体系,填补全球变化研究和实践之间的空白,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更积极地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未来地球规划科学委员会主席斯坦福德·史密斯·马克说。

国际科学技术联合会亚太地区办公室主任哈桑·*·诺丁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说,亚太地区比世界其他地区面临更多的环境问题。“据估计,到2020年,亚洲城市居民将占世界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到那时,亚洲交通污染的排放量将增加一倍,到2050年,亚太地区的海平面可能上升0.5米。没有魔杖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全球变化进程,并提供及时的解决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香湾表示,中国在过去3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存在着向比欧洲、美国和日本更耗能、更碳密集的发展道路迈进的危险。“改变发展方式不仅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应有责任。以能源为例,中国必须逐步将其目前低效、污染和不安全的能源系统转变为高效、清洁和安全的现代能源系统。”他说。

“经过10万年从猿类到人类的进化,未来的地球能再支撑人类生存10万年吗?许多人都有这个问题。为了实现未来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看到亚洲和中国的责任。为了实现未来地球计划的目标,我们将来应该从中国开始。”“未来地球”规划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未来地球规划涵盖地球系统的所有领域,包括海洋、陆地和大气。通过大数据寻求概念和方法的创新非常重要。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财务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过去许多全球变化项目的初衷是好的,但实施效果并不好,因为它们要么只强调发展而不负责,要么只谈论责任而不发展。对于未来的地球规划来说,如何协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尤为关键。在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国际合作的同时,开创新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全人类的责任和贡献董树文说。

会议认为,中国在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符合未来地球计划的研究框架,同时具备充分实施未来地球计划的必要条件。研讨会建议中国科学家以亚洲季风、多变性及其影响、海岸带发展、生态过程和城市化、减灾、能源和绿色经济、人口、环境、粮食和水安全为切入点,参与未来的地球计划。

未来地球计划是由国际科学技术联合会和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发起的大规模科学计划,由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大学、贝尔蒙特论坛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资助机构牵头。它将持续10年(2014-2023)。该计划首次将“人类发展”作为影响地球环境的主要因素纳入其研究框架。其目的是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给各个地区、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手段。

《中国科学新闻》(第二版国际,2013年10月10日)